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 5月25日发布一篇长篇报导,名为“中国对国产 mRNA 疫苗的赌注 阻碍了国家发展”(China’s bet on homegrown mRNA vaccines holds back nation)。
文章称早在 2020 年春天,中国制药公司复星医药,就获得了辉瑞和 BioNTech 制造的 mRNA 疫苗的大中华地区分销权。然而,儘管它很快获得了香港和澳门政府授权,但二年多过去后,复星仍未在中国获得批准,主要原因还是来自官方的错误政治考量。
中国政府官员最新披露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就是导致中国大面积封城背后,有一个医药方面的考量,做出这个决定的,实际上是中南海,而习近平的这一个决定,仅在上海就造成了 4 兆人民币的损失。卫生专家表示,这种延迟,将政治和民族自豪感置于公共卫生之上,可能导致冠状病毒死亡和更严重的经济损失,因为整个城市将被封锁以隔离未受保护的人口,而这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健康经济学家陈曦说:“最大的问题是重新开放的延迟。”“后果将是巨大的,供应链中断,各种服务部门的中断。”
面对新变种 Omicorn,原来使用中国疫苗的国家,以及使用其它一些效果较差的西方制疫苗的国家,都纷纷转向 mRNA 疫苗,作为加强针和新疫苗来注射。这意味著中国产的灭活疫苗科兴和国药,其实是被抛弃了。
一位中国卫生官员和另一位直接参与谈判的人士告诉《美联社》,这是因为中国希望自己掌握 mRNA 这项技术,而不是依赖外国供应商。
被中国当局给予厚望的中国公司,叫做“艾博生物”,由曾在 Moderna 工作的美国培训科学家 Bo Ying 于 2019 年创立,2020 年以来,已经获得了融资。这家公司和中共军事医学院以及上市医药公司“沃森生物”合作。中国媒体称“艾博生物”正进行二期临床试验,是进展最快的国产 mRNA 疫苗。
目前这个疫苗面临两个难题,第一,儘管初步试验表明有效,但是证明是否能预防感染或减轻症状的大型研究尚未完成,结果未定;第二,专家表示,即使研究能完成并且疫苗被证明有效,制造数百万剂疫苗也将是一个挑战。儘管 Abogen 早在 2020 年 12 月就建成了一家制造工厂,预计年产能可达 1.2 亿剂。但是工厂建成和批量生产产品,不是一个概念。
中国的生物制药合同制造商“百因诺生物”(BioInno Bioscience)的首席运营官 Scott Wheelwright 也表示,大规模生产疫苗和确保质量将是一个难以清除的障碍,因为 mRNA 仍然是一项新技术。
耶鲁大学的专家陈曦说,中国应该批准辉瑞生产的疫苗(也就是复星医药获得授权的“复必泰”),来更好地保护老年人口。
陈使用一个意思是“完全放弃”的中文短语说,从“零新冠病毒”开始的变化不一定是全有或全无。 陈说:“不必是躺平或坚持新冠清零。” “我不认为只有两种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坚持中间立场。”
长江商学院会计学教授、长江商学院创办副院长、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创办副院长薛云奎,日前发表了一篇分析文章《上海封控成本考》,在网上被热传之后,遭到了当局封杀。
这篇文章中,薛云奎认为,与“封控”相关的成本可分为三类:直接成本、隐性(间接)成本与或有成本。经过他的测算,这些加起来为 4.07 兆人民币,接近 2021 年上海市全年的工业总产值(4.32 兆)。其中隐性成本高达 3.97 兆,平均每天为 763 亿元。如果加上或有成本,整个封控的损失,远超 2021 年上海的工业总产值。
【本文编译自美联社AP,作者:HUIZHONG WU,ANIRUDDHA GHOSAL,本文不代表本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