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海外剩女》5月8日在Bellevue High School上演

西雅图首部华人编导,本地华人出演的都市戏剧《海外剩女》隆重上演.

2015年10月,话剧《海外剩女》在波士顿首演后,在北美华人社会引起强烈共鸣,好评如潮。2016年,由北美枫香文化中心引领的八个话剧社在全美遍地开花,闪亮崛起,成员逾400人。从年头到年尾,从波士顿到纽约,从洛杉矶到华盛顿DC,从芝加哥到西雅图,从哈佛到耶鲁,从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到外百老汇,从马里兰到新西兰,从北京到海南,都将上演这部剧,而贴切表达移民心声的主题曲《Where Am I?》也将在全美唱响。6月下旬,西雅图话剧社将参加全美六大城市在纽约外百老汇为期一周的汇演。

海剧讲述三位移民知识女性,期待岁月花开,却只能在婚恋的种种遭遇和打击中艰难前行。 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如何在文化夹缝中求生存,和远在国内的父母之间有着怎样的无法沟通,与在西方文化中长大的下一代为何冲突?八年博士后面临回不回的困惑无奈,刚踏上新大陆的小留水土不服。重审美国移民历史,飞虎队二战老兵带我们走进厚重历史。
“万事皆有可能;这里是美国, 是成就梦想的地方!” 然而,一切拥有都以失去为代价。。。

与你相约母亲节 – – 在远离故乡的路上,走着走着,花就开了,购票请点击这里

协办:

  • 西雅图移民之家

特别鸣谢:

  • 美国南海公司鼎力支持

鸣谢:

  • 美国Wonderful Financial LLC公司
  • Kelly Xu保险与理财公司
  • 西雅图中文电台
  • 侨报、西雅图在线中文广播
  • 西北中文学校

(请听西雅图中文电台“娱乐追追追”栏目对西雅图“海外剩女”剧组的专访)

专访话剧《海外剩女》剧组 (4月22日,左微主持,嘉宾:海外剩女剧组)

IMG_2911

《海外剩女》的作者、导演张西谈小说《海外剩女》的原型

张西:这部小说是有原型的,但不是固定的,我把结识的许多高学历女性揉合到一起,虚构出3个女主人公。读者都说,能看到朋友、亲人的影子,比较真实吧。

波士顿既是美国历史和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大学城,每年有25万左右的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在这里求学求发展,这当中就有很多中国留学生。我曾与几位哈佛医学院的中国女博士共居一个公寓。她们走马灯似地来了又走,只给我留下一些轮廓。我怀著好奇,观望她们的前程。

我想我是站在女性立场,关心女性自身的感觉。无论哪个国度,哪种肤色和种族,女人活得舒畅与否很重要。一个心态平和的女人,她给孩子给男人、家庭甚至社 会的多半是正能量。当然,一个不快乐的女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有多么深远。与我共处的这些高学历女性,她们在求学求发展的过程中,似乎从一种文化陷 入对另一种文化无法对接的焦虑中,她们本能地想要挣脱困境,去一个平坦、温暖、明亮的地方,过一种舒坦的日子,这是她们的权利。但她们远未找到那个美好的 出口。为什么?

在与她们交流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她们的精神或心理创伤,当然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拚博与渴望。而这个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留学和移民潮问题,尤其高学历女性不知不觉变为“剩女”的焦虑状况,引发了我的写作兴趣。(据《侨报》)

“剩女一号” — 西雅图知名歌手施红

施红有着抒情女高音美丽通透的音色,先后师从男低音歌唱家崔宗顺老师和西北歌剧院的艺术总监著名女高音Pamela Casela Nim学习美声多年,善于用多种语言演绎歌剧咏叹调,同时对民歌和流行歌也驾驭自如。十年来作为独唱演员活跃在西雅图的大小舞台,多次和中外艺术家合作,把各种风格的中外曲目介绍给喜爱她的观众。

从小学到大学她一直是文艺委员。大学和读研时既是竞技体操队队员,又是艺术团独唱演员,多次用流利的中英文担任大型活动的主持人。施红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自我突破,近年师从著名舞蹈家李恒达老师学习芭蕾和中国古典舞蹈。

多才多艺的施红其实是一名资深工程师,毕业于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1990年赴温哥华Simon Fraser 大学攻读通讯工程硕士,其后在摩托罗拉和其它创业公司,2003年易辙航空工程,为法国空客和美国波音公司研发民用和军用航空通讯设备。她同时热心社区服务,曾任西北中文学校副董事长。

此次演出栗秋是她第一次尝试话剧,施红非常享受话剧的创作过程。她认为自己最大的财富是三个孩子,她和栗秋的共同点在于都是知识女性,个性方面比较有共鸣,在情感方面的经历却没有什么共性。栗秋美丽聪慧且善良自强,阅历坎坷但不甘命运;目的明确但不乏传统的价值观,是一个很丰满实际的人物。一次次体会剧中人物的酸甜苦辣,被感动了一次又一次。

“剩女二号” — 西雅图歌舞团歌舞演员卞荣荣

去年底荣荣应邀加入《海外剩女》西雅图剧组扮演欣媛。这是她第一次尝试话剧表演。她非常享受这个探索和创作的过程,更热爱这个充满和谐友爱的“剧作”大家庭。她很钦佩欣媛这个女强人-独立自强,勇敢果断,更欣赏她勇于反思自我的精神。荣荣和欣媛同属知识女性,在性格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坚强,热诚,有担当;认准了目标就一定要坚持到底,绝不半途而废。荣荣最喜欢欣媛在剧中的一句话:“万事皆有可能;这里是美国,是成就梦想的地方!”这也是她用来鞭策自己尝试话剧演释好欣媛的动力。

荣荣从小喜爱唱歌跳舞。第一个和“表演”有关的记忆就是上小学的第一堂课主动站起来为同学们唱歌;后来师从专业导师学习手风琴演奏数年。中学被选入“文艺班”,频繁的排练和演出更是加深了她对歌舞表演的热爱。大学毕业后荣荣赴美国求学并获得硕士学位。移居西雅图后曾有十余年在西北最大的中文学校西北中文学校担任艺术团和PTA骨干,在每年大型春节晚会中演出并多次担纲晚会总策划。2010年荣荣加入西雅图歌舞团(西歌)至今,在西歌每届大型专题歌舞晚会以及诸多社区庆祝活动中演出。

“剩女三号” — 西雅图知名主持人左微


左微博士,精通中英语言以及中西文化,擅长双语主持以及公众演讲。她的主持风格大气灵活,曾经主持微软春晚、华盛顿大学春晚、西雅图歌舞团音乐会、首届长沙国际户外交响音乐节、孔子学院“汉语桥”决赛、西雅图华人创业协会创业大赛等数百场活动。在海外剩女西雅图剧组,她担任女旁白以及女主角之一菁喆的角色扮演。

新闻工作方面,左微博士曾在《纽约时报》、湖南卫视、《南华早报》实习,目前是西雅图中文电台节目主持人、“聚场”教育频道的认证主播,“学术中国”的专栏作家。创立微信公众号“微博士美国留学分享”(Weishare2015),开创“微之道——美国大学生存记”系列公益讲座,与数万余人分享自己美国留学的心得感受。

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及对外汉语专业,留学美国五年内获得华盛顿大学教育学、英语教学以及经济学的三个硕士学位、英语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中国本科生在美国学术习惯分析”。曾在上海新东方教授托福、复旦大学教授对外汉语、西雅图太平洋大学创立中文课程项目。目前在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教研究生教学法课程、任教授课程咨询师。

“剩男”一号:俞敬东

俞敬东,来自辽宁沈阳,98年来美留学,毕业于Buffalo纽约州立大学电子工程系。之后长期从事无线通讯行业的工作,同时考取了投资保险的执照并开办了金融理财的服务业务。敬东近几年积极参与Toastmasters公众演讲活动,曾获取俱乐部和分区的幽默演讲比赛第一名。敬东也是当地社会和公益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为华人融入主流社会和争取权益发声出力。他上一次的话剧演出要追溯到30多年前的中学时代。敬东在华盛顿州河南同乡会成立大会时与左微女士共同担任主持人,之后由左微介绍加入西雅图剧组,扮演扬老板和股票分析师。敬东非常重视和热爱这次机会,他认为能把华人在美国的现实生活搬上舞台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同时敬东也大力主张我们华人要在舞台下把我们在美国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做的更精彩!

“剩男”二号:李震

李震, 毕业后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十余年,来美十六年,更是从事过各种各样的工作。这些经历都逐渐转换成生活的积累和沉淀。曾经的文艺小青年,到后来的非典型理工男,对艺术的追求,忽远忽近,但从来都没有消失过。没想到居然在异国他乡它又悄悄燃起。来美国后的第二个星期就加人了西雅图当地的华人合唱团。多年来,长期活跃在西雅图的华人社区,组织和参与历年来的各类社区活动。唱过歌,跳过舞,客串过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的演出。现在是西雅图华人艺术团的成员。参加《海外剩女》的演出,是一次新的尝试和挑战。

他扮演的角色是一个资深剩男,经历丰富,带着上世纪世界大战的记忆和伤疤,进入了孤独的晚年。他试图在历史的痕迹中寻找着自己,终于发现真正触动和拯救自己的是上帝送来的天使,几个小姑娘。历史和现实惊人地相似,在社会的动荡或不平衡中,出现过也产生着同样的剩男剩女。他们有着不同的原因和命运。在他孤独的时候,天使又一次出现,几个新时代的剩女。他扮演的另一个角色是精算师。事业上的成功,加上ABC的出生,让他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但两次完全不同的失败婚姻使他从一个剩男变成了一个资深剩男。丰富的婚历,没有完全抹去他的优越感,却带来更多的孤独感和无奈。他又一次试图找回以前的那种感觉,可结果却出乎他的预料。

“剩男”三号:陈大鹏

        陈大鹏,《海外剩女》西雅图剧组导演助理,兼饰演剧中歌唱家和医学博士。虽然酷爱音乐和合唱艺术, 但对话剧情有独钟,曾经在温哥华和西雅图两地演过四场话剧,最近的一次是在西雅图庆祝2012年春节晚会上演出的话剧  《一招妙棋》。通过这几场话剧的演出,他深深地感到话剧艺术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我们常说话剧难于电视剧和电影表演艺术; 它难就难在电视剧和电影的演员如果演得不到位,可以反复拍摄直到导演满意为止。而话剧是不能重复的表演艺术,如果演员在台下没有很好地下工夫,演员在台上的表演缺陷: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暴露在观众的面前。话剧剧情来源于生活,但我们演出的角色又要高于生活, 这也是常说的演员与角色是矛盾的统一。演员既要感受到人物的思想脉络,为人物的生活目的而行动起来,也要组织与选择最准确恰当的舞台动作和台词,从而表现出鲜明、活生生的人物性格来,这样才能打动观众。

“剩男”四号:张保杰

张保杰,英文名Jason Zhang,笔名:冀光,来自中国广州。上世纪70年代末出生在河北,北京电影学院中文系剧本创作专业进修,毕业后在广东电视台做新闻记者,2002年后广州创办总裁培训班。从事12年企业家培训工作,担任总裁班营销讲师。业余时间喜欢投资,涉及房地产、股票、期货、外汇、股权等方面的投资。2014年到美国西雅图发展。 在美国西雅图创办一家专业服务华人的旅行社。他性格开朗、成熟稳重、风趣幽默,善于历史研究,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对政治事件和人物的研究比较深入。喜欢旅游事业。善于与人沟通,协调应变能力强。组织活动的经验丰富。喜欢接受新事物,爱学习,爱钻研,敢于挑战新事物。喜欢结交各界朋友。

剧中人物花头巾的表演心得:因为刚参与排练不久,对花头巾的人物体会仅限于台词内的思想感情的体现和简单的内心世界的探索。首先花头巾是在思想上有些过激的认知,俗称:变态,可以说花头巾是一个变态狂。其次他在感情上的经历是空白的,因为他大胆的追求异性的风格决定了他没有真正谈过恋爱,所以也是一个爱情的牺牲品。最后谈一点就是内心深处的极大矛盾,对现实的疯狂追求和现实总是拒之千里之外的矛盾。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对人物的内心探索仅此而已。今后有新的体会会继续分享。

西雅图《海外剩女》剧组部分排练照片

IMG_2917 IMG_2916 IMG_2915 IMG_2914 IMG_2913 IMG_2912

(本文图片和文字由话剧《海外剩女》西雅图剧组提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