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芳华》青春版预告片中,伴随着美国作家塞缪尔·厄尔曼的散文诗《Youth》,1970至1980年代有关文工团姑娘的青春便浮现在眼前:舞蹈房里飘动的红旗,舞者们轻拢慢捻的心思,优雅的旋转,曼妙的舞姿;泳池旁,姑娘们用水洒向男战士的欢声笑语;雨中,姑娘们尖叫的奔跑等,定格在青春的岁月里,成为了“芳华”最好的注解。
正如《Youth》里那句挥之不去的诗句:“青春不是年华,是心境,是无边的憧憬,是恢弘的想象,是生命的涌泉在涌流,是炽热的感情,是美丽的象征,是无穷的希望,是力量的绽放,是勇气的勋章。青春,是你我的芳华。”
那么,“芳华”到底是什么?导演冯小刚说:“‘芳’是指芬芳、气味,‘华’是指缤纷的色彩,非常有青春和美好的气息,很符合记忆中美的印象。”在电影《芳华》中,冯小刚聚焦的“芳华”,既是他曾经生活的怀念式书写——“我(冯小刚)在部队文工团的这段生活,日后很多年都记忆深刻。当脑子里一片黑白的时候,唯独这段生活,在我的脑子里是有彩色的。所以,我才想拍一个电影,通过它找补回我眼中羡慕的那个爱情世界”,又是冯小刚心中最美爱情的描述。正如《芳华》以Youth为英文片名一样,凸显的是“青春”,而这“青春”又是冯小刚的“小时代”,也是年轻人共通的“大青春”。
西雅图中文电台“文学欣赏”栏目,从2017年10月7日起(比电影《芳华》首映提早两个多月),开始连播严歌苓的小说《芳华》,到2018年1月7日连播结束,欢迎欣赏。
严歌苓《芳华》第一期 (2017年10月7日,播讲:陈晨,更多“芳华”,请点击:“文学欣赏”)
另外,西雅图中文电台“读书观影”栏目也连续两期点评了电影《芳华》,欢迎收听。
“那是青春吐芳华”之二 (2018年01月04日,主持:陈晨)
“那是青春吐芳华“之一 (2017年12月21日,主持:陈晨,嘉宾:吕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