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图中文电台台长苏小元在今年3月8日到21日回到中国期间,先后在南京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以及江苏省木渎中学举行演讲,分别介绍他在美国学习、生活、工作、创业经历,以及创办西雅图中文电台和担任台长的经历,受到热烈欢迎。
自2012年以来,苏小元还曾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举行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学术讲演。
【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报道】3月13日,春天的温暖翩然而至,苏州市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西雅图中文电台台长、木渎中学校友苏小元博士回到母校, 为高一全体师生做了一场精彩的专题讲座。
创业栏目第十二期:打造美国的华人媒体品牌 (2018年03月24日,主持:郭静明,嘉宾:西雅图中文电台台长苏小元)

高一学子们怀揣敬意、激动与好奇之心涌入学术报告厅,都急切地想一睹这位优秀学长的风采,都急切地想了解这位学长眼中的美国。在学弟学妹眼里,苏小元学长是将中国文化传播到海外的使者,是实现了我们许多人心中一个个伟大梦想的成功人士。

苏小元先生的讲述朴实、幽默。他从“衔鸟取牌”的故事讲起,介绍了自己少年时期艰难的求学经历,回忆了在苏州大学任教7年后无奈出国、艰苦创业等心路历程。通过苏小元博士的报告, 我们了解到,他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学习、超越自我的过程。他的成长有坎坷,有压力,有挫折,有目标、有决心更有坚持。他用自己亲身经历,勉励木中学子要相信自己,踏实苦干,做事有规划,不虚度光阴,只有拥有了过硬的本领,才能在机会来到时牢牢抓住。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学生们纷纷举手提问。当有同学问及“到底是出国好,还是留在国内好”时,苏小元先生坦率地回答:“这是自己的选择,Follow your heart”。另外还有同学提出 “华人在美国的生活”、“中美文化的差异”等问题,苏小元先生都给予极其耐心细致地解答,他谆谆告诫学弟学妹们:“现在是中国最好的时代,必须奋发有为,报效国家。”整场讲座,苏小元先生在全体高一学生面前充分展示了属于他的幽默、执着与自信。
讲座在全体高一学生及班主任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听了苏小元学长的报告,深受启发与鼓舞,对自己心中的梦想更坚定、更有自信了。
报告会结束后,张飞校长、黄生元书记同苏小元先生在校园里亲切合影留念。吴中区侨联主席顾炯文、副主席汤晓亮全程陪同。

从左至右:吴中区侨联副主席汤晓亮、木渎中学校长张飞、苏小元、吴中区侨联主席顾炯文、木渎中学党总支书记黄生元。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报道】南大新传 整理 | 马宝涓 朱清华 彭越,指导老师 | 白净
我是苏小元,西雅图中文电台的董事长。我毕业于浙江大学,理工男。在创办电台之前,唯一跟媒体有关的经历,是读书时担任过浙江大学校报记者。我在苏州大学工作了七年,在这期间发表了六十多篇散文,还出版过一本散文集《西湖一沙鸥》,获得了路遥文学奖二等奖。2002年,我出国留学,2004年,我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获得了电机系硕士,四年之后,又在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获得计算机系博士。2012年,我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获得MBA。创办电台的设想,是我读MBA时的一个作业,当时没有想到,这个作业最后变成了现实。创办电台时,我还在美国Nuance Communications公司担任高级统计师及数据挖掘师,白天在软件公司上班,晚上去电台工作。
我在很多场合都说,西雅图中文电台是我的第三个孩子。在我读MBA时有一门创业课,要求学生策划一个创业项目。我的作业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他说,我的创业计划和市场研究都做得很好。市场研究包涵了美国各地区的华人数量和中文电台数量,从而计算出平均每个中文电台的听众规模。老师建议我向华人社区询问建立中文电台的必要性。于是,我开始了解情况,一方面了解听众的喜好,一方面招纳人才。结果,有二十多人报名,最终形成了电台的最初班子。
在美国有一个说法:只有亿万富翁才能成为电台老板,意思是,办电台是个烧钱的生意。电台创立之初,许多人质疑我们:你们凭什么可以创办电台?当时西雅图最有影响力的华人团体之一“中华商会”一直想要成立电台,但是在每年的董事会上都被否决。
我们仅仅筹备了一个月便建立了电台,人们觉得非常奇怪。其实开始时,我完全是依靠白天上班的工资来维持电台的运营,最初压力非常大。许多同事最终不欢而散,于是我开始吸纳学生力量,在华盛顿大学进行宣传,吸引了许多华人学生担任节目主持人,其中大部分的都是传媒专业。
(苏小元与华盛顿大学的学生主播们)这些大学生非常有创造力,制作的节目收获了很高的人气,当时的听众数量突飞猛进。不过,我们也遇到一个问题:我们在午夜有一档谈话节目,过去都是大学生们邀请自己的同学、老师,甚至身边的情侣前来做客,许多老年听众向我们抱怨节目过于年轻化。希望西雅图中文电台不要变成华盛顿大学的校园电台。于是,我们对节目进行了改制,将原来的学生节目只保留一个,叫做“菁菁校园”,另外开设一个新的板块比如“时事三人谈”,进行时事点评。除此之外,我们还开设了情感、娱乐板块等,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由于缩减了学生节目,学生主播岗位过剩,于是一部分学生分流出去,建立了华盛顿大学中文学生网上电台。我们当时急需一批专业的主持人担纲主播,居住在西雅图地区的不少精英人士都被我们吸纳过来。
我们的电台除了每天半个小时的音乐放送和新闻播报外,其余节目都是谈话类节目,因此需要大量的嘉宾,所以演播室常常变得非常热闹,最多时甚至容纳了十几个人,共享一个话题。为了提升电台水准,我们开设了美国故事(“名人俱乐部”)栏目,定期采访一些名人,有华人神探李昌钰、作家白先勇,以及曾经担任过毛泽东英文秘书的李敦白。这些名人访谈,提高了电台影响力。每到选举时,角逐市长和市议员的候选人,也会来节目宣传他们的政治理念。除此之外,我们还开设了旅行节目《人在旅途》,带听众感受七大洲的风光。与江苏新闻台的合作也正在进行,不久之后,《人在旅途》节目将会在江苏新闻台播出。
(李昌钰博士做客西雅图中文电台)
(演员赵韩樱子录制电台节目《娱乐追追追》)
西雅图中文电台是我的创业项目,我们经常会去参加一些创业大赛。第一年,我们参加了华盛顿大学商学院的创业大赛,在91支队伍中排在前36位,虽然没能进入决赛,但是收获了许多好评,彰显了我们的领导力和无限的前景。第二年继续参加中华创新与创业联盟的创业大赛,赢得了冠军。得奖之后,我便收到了一封电子邮件:有人愿意投资西雅图中文电台。就这样,我们获得了第一笔投资,总共55万美元。如今,我们已经有多名股东。西雅图中文电台参与了许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也主办、承办过许多大型活动,每年坚持举办台庆。在我们这里实习的本科生,有不少后来进入名校读研究生,包括西北大学、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大学等。
今年2月电台举办了西雅图华人春晚,这也是我们第五年作为主办方举办春晚。我们邀请了中国东方歌舞团首席舞蹈演员曾明及全国十佳青年昆曲演员曹志威等来到西雅图参演我们的春晚。在西雅图,很少有团体有能力办春晚。微软在西雅图,他们举办的演出很多票都是免费赠送的,他们的节目单有十来页,而我们的春晚节目单有近三十页,多出来的都是广告。作为一个媒体,西雅图中文电台可以组织国内外资源,举办的演出品质上乘。我们的春晚门票售价最低是30美元,最高可以达到60美元,不管是赞助商,还是观众,他们付了门票,对春晚很满意,我们的收益也相应不错。我想,做生意挣钱,如果做得太明显,口碑可能不好,而我们是能够做得长久。
(中美企业家论坛2017年西雅图高峰会)2018年我们有一些设想:首先是继续举办西雅图华人春晚,其次是举办夏令营。我们打算举办国际青少年传媒夏令营,让传媒专业的大学生能够有机会到西雅图去实习,此外,我们还打算举办美国顶尖名校参访夏令营,正在跟苏州的一些高中谈合作,让高一、高二的学生去参观哈佛、斯坦福、伯克利、康奈尔等顶尖名校。我们还开设了小小主持人美国行夏令营,让学员和家长一起到美国去参观实习。此外,我们打算继续举办中美企业家论坛2018西雅图高峰会等。
【与苏小元一同参加讲座的,还有他的同事邹茗,邹茗2016年从美国华盛顿大学毕业,工作一年半后,即将前往美国波士顿大学攻读MBA。她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加入了西雅图中文电台,是电台的“元老”之一。】
问:你创办电台的目标是什么?有没有想过是赚钱呢?或者是搭建一个平台,然后再利用这个平台做生意?经过了5年,你当初的目标有没有实现?答:投资人投资的时候,我们对他们说目标是上市,所以你现在投进来55万,到上市的时候就是一千万,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知道上市有很多要求,首先是收入,其次是净收入,还有增长率,以及用户基数等等。在做好节目的基础上,电台也做了很多线下经营活动,这几年确实有比较好的进展,在无形资产和知名度上超越了预期的要求,但是在经营和财务方面还没有达到当初给投资人允诺的增长预期。但是,我在不久的将来想我们是可以做到的,因为前几年的侧重点不在这里,有时候确实是需要积累,这几年,我们通过办各种活动,以及我们本身的节目,增加了很多的能见度,在国际上的合作增加了很多,也得到很多发展机会。这些机会不仅仅在西雅图,更是在全世界。问:有些朋友去谈项目、去跟投资人要钱的时候,他们就说要看这个人对金钱是不是非常地渴望,要是对金钱表现出特别大的渴望,那么投资人会觉得投资你是可能是有回报的,但是你本人对金钱好像没有特别大的欲望,投资人如果从你的项目赚不到太多钱,他还会持续地投入吗?答:我从本质上来看更像一个文人,其实自己也参与很多节目,除了少儿节目,其他节目我都主持过,而且最开始的时候连音频、新闻、社交网络平台的运营,都是我一个人负责,后来这些基本上雇人做了。在跟国内的单位谈合作的时候,我都跟他们说:“我们不是为了挣钱,但把事情做好之后,钱是自然会来的。”我想,做生意如果把挣钱做得太明显,口碑可能就不好,我坚信我们是能够做久的。
问:现在这个时代有很多人说是“内容为王”的时代,认为办一个媒体内容生产更重要,但是也有人又“酒香也怕巷子深”,即使有好的内容,也要有好的经营,才能够把它推出去,您认为两者哪个更重要呢?
答:都很重要,我们每天生产很多内容,这些节目都是有含金量的,像我们的节目有时会讨论杨绛的作品,有时候又讨论钱钟书的书,当《芳华》上映的时候也会讨论《芳华》这部电影,网上的点击率或是现场收听率,让我们知道有很多人在听,所以电台还是要以做好内容为着重点。
问:想问苏小元的同事邹茗几个问题,邹茗在大一的时候就在西雅图电台做主播,因此在读书的这四年当中,和这个电台有密切的联系,非常感兴趣这个电台对你有什么样的帮助,或者吸引力?
答:我是学工程管理的,当初加入电台时,我非常荣幸能被台长发掘,担任主播期间,主要负责新闻节目和音乐节目。在加入之后,我发现电台不仅带给我一个平台去传播我喜欢的音乐,更是给了我一个去了解别人故事的平台。除了这个之外,我也是通过电台证明自己可以长时间地坚持一件事情,因为在电台之前,我可能真的没有什么爱好,在任职西雅图中文电台主播的期间,我每周会去一次电台准备自己的节目,并直播一次,说起来工作量好像不像想象中那么大,但是这样坚持了五年多,我觉得是对我自己的一个锻炼,当我将简历投递给我想申请的学校,或者是应聘一家公司的时候,他们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你要加入电台?这段经历可以让他们知道我是一个可以将自己喜欢的事情坚持很久的人,是值得信赖的,是会帮公司或者学校带来价值的人。所以我觉得这是电台带给我的一个好的附加值吧。

【西交利物浦大学博物馆报道】
西浦博物馆的系列品牌活动的全新栏目”W•E Salon”于上星期五3月16日进行了本学期第一次的沙龙分享,我们特邀了西雅图中文电台创始人,苏小元博士,与我们分享他当初是如何跨界“逆袭”在西雅图创办中文电台及其发展经历。苏小元博士用妙趣横生的话语讲述着创业之路的波折与坚持,启发着同学们对未来,对自身发展的思考。
2012年,西雅图有了第一个中文电台,它的创始人苏小元博士像养育一个孩子一样慢慢栽培它成长,从一开始的小组解散,到后来的人员流失,从靠实习生填补空缺,再到电台的日臻完善,苏小元台长向你把他的创业故事娓娓道来。
从零开始创业到底行不行?没资本,没人才,没资源,从零开始的苏小元台长一手创办了西雅图中文电台,并使其初在六年的时间里不断成长。
苏小元是一位典型的理科生,留学美国,先后获得了电机工程硕士、计算机科学博士、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发过很多论文,甚至担任了数据科学家。然而他也是一位热爱文学的文艺青年,在校曾报担任记者,发表60多篇散文笔耕不辍。没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在华盛顿大学学习时,一门MBA的“创业”课成了他实现梦想的契机。
每天上班开车都会听广播的苏小元发现,在人口只有70万的西雅图,却有85个广播频道,然而没有一个可以代表华人自己的声音。他希望在西雅图的上空,也可以响起熟悉的普通话,于是就有了开办一个西雅图华人电台的创意。然而项目还没开始,却遭遇了流产的危机。创业课的项目是需要四个MBA学生一起合作完成的,一开始小组成员们应到这个创意都热情高涨,可后来组内的两个印度成员却执意要扭曲他的创意,改为开办印度电台,大家一时谈不拢,小组的成员都纷纷退出。苏小元说:“这个项目当时就算是“自然流产”了,但是我自己很不服气。”所幸在几个本科生的帮助下,华人电台勉强立项。听取了社区的意见之后,又加入很多感兴趣的居民。就这样,西雅图华人电台在周围居民的热情支持下悄然建立起来,最开始的成员仅仅只有10个人。苏小元笑着说:“我们的首次筹备会议在麦当劳隆重举行啦。”
“在美国有种说法,当电台老板都是亿万富翁的事情。”拥有50多年的华人商会想要开设华人电台很多年却没能做到的事,竟然让苏小元一夜之间办起来了,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一个频道就要500万美元没有资金,就只能花自己的积蓄租一条广播频道。一开始承诺专业人士第四个月再付工资,结果到第二个月,就全部跑光了。没有人播音他就自己上,笑称自己是“孤胆英雄”。抱着试试的心态开始的,苏小元豁达地说:“如果不行,说不定就到了。”可他却一直在坚持。随着不断的线下宣传,终于一些非专业的实习生参与进来,填补了电台主持人的空白,虽然大学生们对这份实习非常热爱,电台也靠这些大学生度过了危机。但实际上学生的主持水平并不专业。很快,苏小元就多次收到了投诉,有人质疑西雅图华人电台是就是华盛顿大学的一个校园广播站。
这次的投诉也让苏小元意识到了光有情怀是不够的,电台的节目更要做的有价值。他决定“整改”,引进一些有学识,有能力的人才,进一步规范电台的制度。节目,人员,经营是他最看重的三个地方。苏小元觉得做节目必须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之后的故事几乎是一路顺风。电台在创业大赛中成功拿到了融资,一个个制作精良的王牌节目受到听众的欢迎,知名人士陆续来访宣传,举办各种晚会活动,西雅图中文电台的效益蒸蒸日上。有学生问他电台几遇困难,是什么支持他把电台开办下去,他回答说:“我是个一诺千金的人,我们电台这条船上有很多人,我不想拍拍屁股就走,这样一个船都翻掉了。”
这些创业过程中的坎坷,都被苏小元台长用轻松平常的语气说出,创业的路上困难重重,然而总有更高的山,更深的海等待着人们去挑战。西雅图中文电台成立已经六年,推动苏小元台长走下去的不是利益,更多的是情怀与坚持。在这个人人争捧互联网的时代里,苏小元另辟蹊径,用电波串联起海内外华人的心。
有多少创业者一开始有凌云之志到后来却无法坚持,最后黯然消沉。曾经风风火火的小众音乐App“落网”获得了网友众酬得100万元在北京广州两地打造音乐空间,经营却漏洞百出,最终于2017年12月初宣布关闭,一时令因情怀而参加的众酬活动的人们愤怒不已。冲破不了现实的难关,有多少创业失败的故事“起于情怀,终于闹剧”。
苏小元博士每一次都很努力,从苏大班主任,到留美博士,再到电台台长。人生路上的经历都成为未来的垫脚石,直到有一天你遇到了真正有兴趣和激情去做的事,就不要轻言放弃,大胆的前进吧!
许多同学都来到慧吧聆听了苏小元博士的故事并认真的提出了问题,相信本次沙龙一定对他们受益匪浅,让我们期待博物馆的下一次活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