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美国故事”专题,西雅图中文电台将专访华裔作曲家黄晓枫博士
请听节目录音:
专访华裔作曲家黄晓枫博士 (2月20日,小蔓、小元主持,嘉宾:黄晓枫)
华彩乐章大型音乐会, 4月21日星期天下午7点,西雅图Benaroya Hall
206-215-4747, ChineseCultureFestival.org
黄晓枫既是工程师也是作曲家。工程领域里的扎实训练直至工程博士学位论文准备,对他的作曲帮助巨大。他觉得工程及科研论文的撰写与作一首协奏曲有很多相似之处。他师从Roger Briggs博士(现为美国西华盛顿大学音乐系作曲教授,及瓦特卡交响乐团指挥),其出师于Peter Maxwell Davies, Joseph Schwantner, Don Freund 和Samule Adler(现为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苏曼交椅作曲教授)。进一步上朔则是二十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Aaron Copland。
黄晓枫出生在中国东北吉林省桦甸县的老牛沟村。当时他的父母在当地的一家国营油母页岩矿上工作。小村庄远离城市。而后他的父母调动工作到一家国营石棉矿工作,搬到了位于鸭绿江边的吉林省集安县清河乡。在乡小学念了一年级。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父母调到了吉林省辉南县。在一个叫李家沟的小村庄开始建一个化肥厂,而他就在简陋的工厂子弟学校就读。所以他小的时候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音乐训练。直到15岁的时候才有转机。他受母命只身去沈阳看望住院的父亲,因为哥哥不敢去。为了奖励他的勇敢与负责,母亲给他十圆钱,让他给自己买一件喜欢的东西。他给自己买了一把京二胡。此后,他就自己琢磨怎麽拉二胡。他的音乐探险直到16岁才真正开始。这一年他转到了位于辉南县县城的朝阳镇铁路中学,参加了校文艺宣传队拉板胡并跟省歌舞团的乐手学习小提琴,并参加了通化铁路分局的会演。17岁时,县里成立了业余艺术学校。他开始在艺术学校里拉板胡与小提琴。也就是在这里开始接触西方乐器及多方位的舞台演出。十八岁时,从中学毕业下乡。幸运的是他们艺术学校的学员毕业生被辉南县板石河公社集体接收了。他们组成了一个文艺户,并用了半年的时间排练准备,参加了吉林省的农村文艺调演。此后的三年里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排练与到各处演出。在此期间,他们演出了各种戏曲,及五花八门的东西。但他从来没想过把音乐作为职业。主要是认为他们的地方太小了,没法跟大城市比。比他们小地方的人,那些大城市的人有太多的优越条件。当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1978年他考入了中国矿业学院。1982年获得采矿工程学士学位。同年考取教育部的出国留学研究生。1984年他开始在美国读研,并于1989年及1990年分别获得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岩石力学硕士及博士学位。而后投身工程界。与工程事业平行,他对西方古典音乐的爱好与日俱增,并日渐积累。他温习了小提琴,并开始跟老师学钢琴,为日后作曲做准备。从2005年起,作为艺术总监及总负责人,他开始组办二年一次的美国北林海中国文化节新年音乐会。专演中国音乐,尤其侧重交响乐。给当地的文化带来了新鲜空气,受到当地美国人的喜爱。通过举办这项活动,他充分认识到为西方乐器而写的中国音乐作品的匮乏。他因此开始于2005年底跟随著名作曲家,西华盛顿大学作曲教授,瓦特卡交响乐团指挥Roger Briggs博士学习西方音乐理论与作曲。并与1997年起开始作曲。作品有:
交响乐《大闹天宫》
交响乐序曲《龙腾虎跃》
京胡、京二胡双协奏曲《武功》
大提琴协奏曲《中国女孩》
女高音独唱《祖国,我亲亲的母亲》
交响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交响京剧《贵妃醉酒》
弦乐、木管、与钢琴七重奏《阿里山姑娘》
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三重奏《三十里铺》
钢琴曲《复格与前奏》
弦乐四重奏《故乡情》
男高音独唱《沁园春 雪》
弦乐、钢琴、木管七重奏《阿里山的姑娘》
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新疆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