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专访中,著名作家白先勇说,“哪里有中国文化,哪里就有我的故乡”;他提倡两岸目前文化交流最重要;而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他一个人,也是所有中国人的心愿。
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11月18日接受西雅图中文电台“美国故事”栏目的专访,白先生饱含深情地介绍了他的父亲–白崇禧将军的战功和战略,回顾了国共内战之初一个不为人知的可能改变历史的历史瞬间,还介绍了他父母对他的影响,他的母亲,他的故乡等。对待最近的“习马会”,他说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两岸要和平,中华民族要复兴。他提到了他的求学过程,怎样从学水利的,转学文学,怎样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影响了一批作家,以及怎样在美国中西部的玉米地里写出上海的纸醉金迷的夜生活,还有他的作品《台北人》、《孽子》等。白先生退休后,极力推动昆曲的复兴,他曾说过昆曲是中国表演艺术中美学成就最高的。他推动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在全世界演了200多场,场场爆满,反响空前,至于什么时候能来西雅图公演,白先生说“是有打算的,不过要看机会”。白先生还对台湾淡化中国历史的教育,以及大陆兴盛国学热等谈了他的看法。白先生一生在很多方面都有巨大贡献,包括在文学创作、推动昆曲的复兴,还有近几年出版的战争回忆的作品,包括《父亲与民国》等,还有他在北大讲授昆曲、在台湾大学讲授《红楼梦》等,他说他梦想在21世纪有中国式的文艺复兴出现。
访谈全文(记者:小元)
小元:白老师两年前曾来到我们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介绍作品《父亲与民国》,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您认为包括您的这本《父亲与民国》在内的回忆战争的作品的意义在哪里?
白先勇: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很多地方都在举行研讨会或是其他活动来纪念抗战胜利的日子,我也参加了在台北、在美国的一些座谈会。那么我的题目就是“白崇禧将军与八年抗战”,讲我父亲对抗战的贡献。我想因为对于抗战经过那一段我是比较熟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