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收听西雅图中文电台每周五的《艺术人生》,我是主持人伊兰。
现在是美国西部时间2019年4月5日晚上23:00,今天适逢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同时也是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这些国家的清明节与中国的传统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清明节气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即春分后第15日。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段。
在今天的清明特别节目《人间四月,诗意同行》中,我们将通过一组经典诗文的欣赏,来和您一同分享这个特殊的时刻。
清明特别节目:人间四月,诗意同行 (2019年4月5日,伊兰主持)
第一篇
说到清明,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清明》。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清 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人间四月,诗意同行》,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那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民国时期新月派诗人林徽因于1934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此诗首先是写出“四月天”这一意象,以春风轻灵、春光明媚、春色多变等写四月天的季候特征;第二节至第四节则分别以四月天中各种不同的具象来比喻生活中的各种画面;最后诗人直抒情意,概言“你”就是“爱”,就是“暖”,就是“希望”。全诗以诸多意象为喻,书写细腻柔丽的情愫,表现出轻盈优雅之美,同时其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音乐感、绘画感与英国古典商籁体诗歌对韵律的追求完美结合,是一首可以不断吟诵、不断生长出新意的天籁之作。
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文学系教授杨春这样评价:林徽因用她的五彩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四月天的春景图,有云烟星子细雨图、百花娉婷鲜妍图、水光浮动白莲图、燕子梁间呢喃图等,整首诗无瑕而又透明,既充满了古典主义的典雅、和谐与适度美,也洋溢了浪漫主义的热情和明朗,超越了时空,超越了个人的生命体验,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中国女性文化》第17辑)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作者: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第二篇
唐代是诗歌的时代,也是一个才子倍出的时代。在唐代三百余年的历史中,涌现了无数才子诗人,构成了唐诗星光灿烂的景象。其中如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王昌龄、杜牧、韩愈、柳宗元等,更是名垂青史、光照万代的大诗人。
最出世的诗人——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春晓》诗的作者孟浩然自幼饱读诗书,青年时为抗议朝廷黑暗拒绝科考,隐居于湖北鹿门山。中年后,他欲登仕途却屡遭挫折,在落寞困顿中终老田园。
对于孟浩然,有一种评价,称其“不甘隐沦却以隐沦终老”,甚至有人认为,他“一生孜孜以求地奔走于干谒(gan1 ye4)求仕的道路上”。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孟浩然早年的隐逸并非故作姿态,从李白的一首诗中,也能看出孟浩然本就有风流浪漫、任性适意的一面。李白诗中写:“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也许是害怕生命的落空,孟浩然中年走上了求仕之路。也因此“放弃了自己所一向持守的隐,去追求另外一种仕的完成,最终仕隐两空”。我们有时也会猜想,倘若孟浩然当年真的做官,又能否适应官场生活?
最言情的诗人——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对孟浩然的仕隐两空,王维仕隐两得:出身名门的他早年积极求仕,二十岁中进士,先后做过太乐丞、右拾遗、监察御史。然而一直做官的他却总有隐退之志,先后在终南山及辋川隐居。在辋川|别墅时,他邀朋友吟咏酬唱,完成一组著名的写景五言绝句《辋川集》。
然而王维仕隐两得或许只是表象,在他内心深处,“一直有很多矛盾痛苦,只是他从不把它们真诚地表现出来”。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罢相,李林甫继任,社会渐趋黑暗,王维内心虽沮丧却不能与李林甫、杨国忠彻底决裂,一直处于矛盾与妥协中。
因不能做到全然的真诚,王维是介于名家与大家之间的一个人,钱锺书则说王维是二流诗人。然而不能否认,兰心蕙质的王维是一位涵泳大雅,擅长言情,比如这首《相思》,直到今天仍被传颂。
我们说诗以言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春之怀古》。
春之怀古
作者/张晓风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
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第三篇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作。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光明媚,春色烂漫,春天在枝头,在山岗,在溪畔,在孩子们的明眸和大人们的欢声笑语中,接下来就让我们在吕秀彬的文字中畅游春天吧!
游春,春归何处不芳华
作者/吕秀彬
暂借韶光踏春行,无边翠色正相迎。
红紫万千看不足,一草一木总关情。
像一支神奇的画笔,东风吹过,天地间铺展的是一张色彩绚烂、鸟语花香的春天的画卷。春水莹莹,似眼波流转,顾盼殷殷;柳丝依依,如纤手舞动,召唤款款……春天,温情地展露着一身锦绣,期待着人们徜徉其中,作一次春天盛装的旅行。
春气的萌动,催生着青春爱的萌芽。游春,是赏一树花开,满目晴柔;更是红男绿女陌上传情的醉美时光。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尽管古人比现代人更恪守男女大防,游春,却是怀春的少男少女约会爱情的破例。为此,那个时代还设立“上巳”、“三月三”两个游春的节日,如今天的情人节。
良辰赏美景,游春约佳人,这掩映着桃花一样粉红色的回忆,赏心乐事,诗意浪漫。于花丛柳丝的隐约中,丽人倩影婀娜,情歌互答袅袅,眉目暗送情深……春景发酵着春情,春情荡漾着春景。而游春,是融身自然,张扬人性,释放人情的最动人的仪式。
这方绿意葱茏的春天一隅,也是文人雅士们人文情怀的皈依。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士大夫们灵魂安放的地方,不在庙堂之高,不在江湖之远,而在游春的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中。仰观宇宙之大,开阔了经纶世务的胸怀;俯察品类之盛,藻洁了怜悯众生的情愫。
书家经典《兰亭集序》,飘若浮云的冲淡,是流觞曲水的晕染;矫若惊龙的遒劲,是茂林修竹的根植;宇宙人生的感喟,是游目骋怀的思考。
游春,也是盛世晏乐最好的行为表达。《论语•侍坐》篇中,孔子让几位得意弟子各言其志,唯有曾皙一番陈述,最走进老夫子的心里: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是多么朴素却春意浮动的游春啊:于春意的阑珊中,约五六少年,六七童子,着一袭新崭崭的春装,走出书房,走向原野。没有之乎者也的佶屈聱牙,严师厉色的耳提面命,有的,是一树桃花的明媚,一湾春水的灵动,一片沃野的生机……于沂水中枕石清流,于舞雩上临风远眺,逸兴遄飞,踏歌而归。
这种亲近自然,与春天一起生长的梦想,是童心未泯、人性回归的外在呈现,是游春郊外、返璞归真的本色内核。
在春天里行走,是人生醉美的芳华。
作者:吕秀彬,中国民进会员、江苏作协会员,出版散文集《在水之湄》、《古镇的记忆》。现执教于江苏省板浦高级中学。
第四篇
在中国古诗词中,咏春的诗句比比皆是,你听——
咏柳
唐•贺知章
碧 玉 妆 成 一 树 高,万 条 垂 下 绿 丝绦
不 知 细 叶 谁 裁 出,二 月 春 风 似 剪刀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 雨 知 时 节 ,当 春 乃 发 生 。
随 风 潜 入 夜 ,润 物 细 无 声 。
野 径 云 俱 黑 ,江 船 火 独 明 。
晓 看 红 湿 处 ,花 重 锦 官 城 。
村居
清•高鼎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拂 堤 杨 柳 醉 春烟。
儿 童 散 学 归 来 早,忙 趁 东 风 放 纸鸢。
腹有诗书气自华,人间四月,让我们与诗意同行。一起来听著名作家毕淑敏的《我喜欢的女性》吧。
我喜欢的女性
作者/毕淑敏
我喜欢爱花的女性。花是我们日常能随手得到的最美好的景色。从昂贵的玫瑰到卑微的野菊。花不论出处,朵不分大小,只要生机勃勃地开放着,就是令人心怡的美丽。不喜欢花的女性,她的心多半已化为寸草不生的黑戈壁。
我喜欢眼神乐于直视他人的女性。她会眼帘低垂余光袅袅,也会怒目相向入木三分。更多的时间,她是平和安静甚至是悠然地注视着面前的一切,犹如笼罩风云的星空。看人躲躲闪闪目光如蚂蚱般跳动的女性,我总怀疑她受过太多的侵害。这或许不是她的错,但她已丢了安然向人的能力。
我喜欢到了时候就恋爱到了时候就生子的女人,恰似一株按照节气拔苗分蘖(niè)结粒的麦子。我能理解一切的晚恋晚育和独身,可我总顽固认为逆时辰而动,需储存偌大的勇气,才能上路。如果是平凡的女子,还是珍爱上苍赋予的天然节律,徐步向前。
我喜欢会做饭的女人,这是从远古传下来的手艺。博物馆描述猿人生活的图画,都绘着腰间绑着兽皮的女人,低垂着乳房,拨弄篝火,准备食物。可见烹饪对于女子,先于时装和一切其他行业。汤不一定鲜美,却要热。饼不一定酥软,却要圆。无论从爱自己还是爱他人的角度想,“食”都是一件大事。一个不爱做饭的女人,像风干的葡萄干,可能更甜,却失了珠圆玉润的本相。
我喜欢爱读书的女人。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不读书的女人,无论她怎样冰雪聪明,只有一世才情,可书中收藏着百代精华。
我喜欢深存感恩之心又独自远行的女人。知道谢父母,却不盲从。知道谢天地,却不畏惧。知道谢自己,却不自恋。知道谢朋友,却不依赖。知道谢每一粒种子每一缕清风,也知道要早起播种和御风而行。
第五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的西雅图刚刚下过一场雨,今夜就让我们在这首《清明这好雨》的诗行中结束这次人间四月的诗意之旅——
清明这好雨
作者/刘成章
落雨了,
丝丝缕缕的清明雨。
谁能说得清
它是起自商周,
还是唐时?
年年清明总要下,
今天又打湿了
我的肩头和眉宇。
缠缠绵绵的清明雨,
深情缱绻,
它含着骨的因子?血的因子?
还是心魂的因子?
为什么它透明得就像玻璃?
淅淅沥沥的清明雨,
一丝丝,一缕缕,
每一条
都是土地和天界的连系。
它下啊,下啊,
那么清纯,那么亮丽,
它和普天下的至情,
共着无尽的愁喜。
迎着霏霏的清明雨,
我走向郊野走向你。
我的连心连魂的亲人啊,
我看见了你的身姿。
你穿过雨帘走来,
踏下的每一个脚印
都绽放出一朵朵耀眼的月季。
清明这不断线的好雨,
经线为情,
纬线为爱
将情爱织成白纱帐,
把咱俩笼罩。
让我好好看看你吧,
看思念是怎样
在你的容颜上刻下深深的痕迹。
那一年你走了,
我的心就空了,
那座楼房也空了,
那条街道也空了
那座城市也空了,空了,
如一片光秃秃的戈壁。
没有树木和五谷的摇曳,
没有鸟兽的踪迹,
唯有思念的云朵在心中升起升起。
我出门去,
踏上每一条小径都想起你;
我伫立湖边,
每一圈涟漪都是你嘴角的笑意。
我想问:
当你一个人静坐的时候,
会不会也像我一样,
脑海里不时浮现
一个深爱着你的人儿?
我多少次地想,
你若高在渺渺天际,
我将以血肉巩一架云梯,
一步一仰攀爬而上,
哪怕流尽最后一滴汗水。
你若陷入深深谷底,
我将变成一只金驹,
高扬起火焰般的鬃毛扑向你,
哒哒的响声绕着四蹄。
不用,不用再亮出你的心扉。
我深知,
你的梦里总有我,
我的梦里也有你。
我们终于 在细雨织成的白纱帐中
欣然相聚,
就让我们享受彼此的温存吧,
让我们牵着手静静地安睡。
让这飘飘洒洒的清明雨,
把我们打得湿湿,
幸福得就像一首
将要被谱曲的好词。
作者:刘成章,曾任陕西师大中文系助教,延安歌舞团编剧,大型文学期刊《文学家》主编,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陕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和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
人间四月,春光正好,愿诗花缤纷,诗情烂漫,感谢各位听众朋友收听本期的《艺术人生》,我是伊兰,我们下次再见!
本节目编辑撰稿主持:伊兰
监制:苏小元
2019/4/5
美国.西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