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图中文电台“雨声”剧社日前演出了抗战期间的作家陈铨的剧作《野玫瑰》。《野玫瑰》一度被改编为电影《天字第一号》,这部电影在1947年“中正文化奖金国产电影评选”中获得国产电影十大名片的奖章,与其入选的还有《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影片。《野玫瑰》在70年前被拍成电影后,没有被重新翻拍,所以西雅图中文电台演出并制作的广播剧《野玫瑰》,有了特别的意义–这不仅是对几乎被湮没的历史的抢救,也是对抗战时期的谍战风云的生动再现。目前广播剧《野玫瑰》已经播出第一期,4月16日晚将直播第二期。欢迎关注。
《野玫瑰》第一期 (2016年4月2日,演出:雅秋、孙国旭、吴皙、天驰、尹恒、思墨、米益)
《野玫瑰》第二期 (2016年4月16日,演出:雅秋、孙国旭、吴皙、天驰、尹恒、思墨、米益)
背景介绍:
1946年,中国电影全年出品不到十部,这个可怜的数字给人一种退步至中国电影故事长片制作初期的感觉。以上海作为大本营的中国电影界,战后的复苏 似乎艰难而缓慢。如此下去,年底的总结,只能用“惨淡” 二字形容。还好,就在当年的12月19日,一部根据话剧《野玫瑰》改编的名为《天字第一号》的电影开始上映,犹如一支强心剂,一扫往日的沉寂和阴霾,刺激 了国产电影萎靡不振的市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中国电影的尊严。不仅如此,《天字第一号》的出现,成为了一种类型标杆,引领了中国间谍电影类型的第一 次创作热潮。这种影响,甚至可以绵延数十年,直至现今。
在抗战时期,针对日军间谍的频繁活 动和疯狂破坏,国民政府通过“中统”和“军统”等机构展开反间谍活动,特别是在国民党实行军事撤退迁往重庆之后, 在“沦陷区”和租界区布置了许多“中统”和“军统” 的地下工作者,还有中共在上海的地下组织,都进行情报侦察、暗杀肃奸以及地下间谍战等秘密活动。在大后方,国统区和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也专门进行了防谍肃 奸活动。文艺工作者们也开始对这种发生在隐蔽战线的尖锐而激烈的故事产生兴趣,逐渐认识到间谍题材的重要性和吸引力。一则,符合抗战救国的主题,以间谍活 动来表现抗战斗争形势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既宣扬反间锄敌的功绩和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信心,又提醒民众时刻提防敌人的渗透;二则,作为此前甚少涉足的领域, 这种表现内容的新鲜感,可以使读者和观众产生期待和兴趣,借此更好地实现宣传目的。所以,抗战时期出版了茅盾的《腐蚀》、徐訏的《风萧萧》、仇章的《第五 号情报员》等间谍小说;也上演了多出广受欢迎的间谍剧,诸如尤兢(于伶)的《夜光杯》、曹禺与宋之的合作的《黑字二十八》(又名《全民总动员》)、吴祖光 的《凤凰城》、李健吾的《这不过是春天》、陈铨的《野玫瑰》和《无情女》、阳翰笙的《塞上风云》、陶熊的《反间谍》以及春晖的《女间谍》等。这些间谍剧轮 番在各地上演, 备受欢迎,成为抗战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尤以陈铨的《野玫瑰》影响最广,并在抗战结束之后,被导演屠光启改编成电影《天字第一号》,成为引领早期中 国间谍电影创作潮流的标杆之作。
实际上,陈铨所作《野玫瑰》,最初是受到于伶剧作《夜光杯》等的影响,并糅合当时从昆明的报纸上偶然看到的“伪北平市市长家中发现了窃听器”的信息和“昆 明传遍了汉奸王克敏的女儿,逃到香港,登报脱离父女关系”的故事,先是生成短篇小说《花瓶》,并在此基础上酝酿出四幕剧本《野玫瑰》。陈铨在“文革”时期 的交待材料中提到:“为着要把它写好,我从图书室借了几本英文间谍故事来仔细研究,”“我还请教过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孟昭英,花瓶里面放收音机是不是可 能,他是无线电专家,他说是可能的,所以后来我写入《野玫瑰》。”《野玫瑰》最初在1941 年《文史杂志》的第6、7、8期上连载,并作为“文史杂志社丛书”之一,由商务印书馆在1942年4月于重庆出版单行本。
从 《野玫瑰》的剧作结构、情节走向、人物编排等方面可以看出,《夜光杯》的影响痕迹比较明显。《夜光杯》中,上海滩红极一时的舞女郁丽丽为刺杀汉奸应尔康而 与丈夫汤耀华 离婚。屠光启选择将《野玫瑰》改编成电影,根据当时杂志所载, 似乎起于导演本人的一次负气之举。当时屠光启受邀前往位于北平的“中电”三厂,将早先已经计划的“还乡造路”的故事《黑夜到天明》搬上银幕,但是“事实的 进行远没有想像的那么美满,《黑夜到天明》为了男主角生病而停顿,加上一部分同人对他们的冷淡, 真叫他们更心灰意冷。屠光启在编导会上提出再拍一部改编话剧《野玫瑰》故事的《天字第一号》,一部分人对于这个更是嗤之以鼻,屠光启一气之下一夜赶好了剧 本,日夜加紧在二十七天赶好了全片”。于是,在1946年圣诞节之前的12月19日,《天字第一号》开始在上海的“皇后”“金都”两家电影院上映。《天字 第一号》的出现犹如一支强心剂,一扫往日的沉寂和阴霾, 刺激了中国电影萎靡不振并陷入历史低谷的市场环境, 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中国电影的尊严,振奋了国人的信心,开启了国产电影复苏的局面。该片票房“撕破了一切国产影片营业的记录,六千万元的成本卖座总数共十 万万”。也就是说《天字第一号》只用了6000万法币的拍摄成本,在上海的收入就达到了10亿元。因此, 在“三十六年度中正文化奖金国产电影评选”中,《天字第一号》荣膺国产电影十大名片的奖章,与其入选的还有《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影片。
(背景介绍来自《当代电影》杂志社,作者:侯凯)
雅秋,哎呀,【野玫瑰】!我初中毕业时在北平贝满女中主演过这部戏,那是抗战胜利后的岁月(1947?我15岁),我都差点忘了,我演的是【艳华】这个角色。是女主角的名字吧!男主角(女扮男装)已经被共产党整死了。我很想听到或者看到你们的演出。能提醒我吗?并告诉我如何可以看到你们的影片。 梁文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