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失火与火烧圆明园

著名的巴黎圣母院于4月15日失火。巴黎消防部门星期二说,大约400名消防人员扑灭了巴黎圣母院的大火,大火造成严重破坏,但是巴黎圣母院的结构和那里保存的大部分艺术品得以挽救。

巴黎圣母院的两个塔式建筑和石质结构依然屹立,但是这座12世纪的建筑的尖塔和屋顶在大火中倒塌。

巴黎市长感谢消防人员和警察帮助抢救巴黎圣母院中的宗教物品和主要艺术品。她说,巴黎圣母院是巴黎的灵魂大放光彩的地方。

消防部门说,两名警察和一名消防员在救火行动中受伤。

【西雅图中文电台4月15日时事三人谈栏目,讨论了巴黎圣母院的失火事件】

论巴黎圣母院的倒下 (2019年4月15日,小元主持,嘉宾:计金梁)

法国总统马克龙巴黎时间午夜对媒体记者说,他将发起全国募捐活动,重建巴黎圣母院,并将寻求世界上最佳人才帮助重建。

数小时后,法国亿万富翁皮诺特承诺为巴黎圣母院的重建捐赠1亿1300万美元,随后另一位亿万富翁阿尔诺特说他的家族和公司将捐赠2亿2600万美元。

失火原因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是法国媒体援引消防官员的话说,大火很可能与巴黎圣母院正在进行的修复工程有关。

这座中世纪的天主教大教堂是游客最多的欧洲历史地标之一。教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世纪,雨果的著名小说《巴黎圣母院》更使这座教堂举世闻名。

(电影《巴黎圣母院》剧照)

【法国圣母院火灾消防队冷静有智慧的抉择】

几十年生活在巴黎的朋友刚刚发给大家的,我觉得值得转出来,他说:

昨晚悲剧发生的一刻,大家都不懂巴黎消防队为什么不立刻全力灭火,美国那大老粗川总更催促马克龙马上下令派飞机扔水弹灭火,6吨大水下去,火也许是灭了 ,但教堂肯定也倒塌了!

法国人选择了先不喷水救火,而是先抢救圣母院内的无数无价之宝。这样的高度的建筑,等你把火灭了,水的破坏性一定比火还厉害!屋顶反正保不住的,12世纪的 木头支架,任其燃烧。这机智冷静的决定,保住了圣母堂内绝大多数的宝贝,只有一个古老管风琴和几幅大油画估计损坏了,水损尚能修复,南面著名的大玫瑰花窗 有所损害,高温把连接彩色花玻璃的铅融化了,严重性还不确定,北窗无损。

非常运气的是顶上的所有铜雕丝毫无损,因为前几天刚为施工而拆下!宝贝抢出来,一时搬不出来的做好防水保护后,消防队才开始升云梯喷水灭火。外面主要喷水 防止各有13吨重大钟的双塔着火,因为钟掉下来的话,圣母院正面肯定倒塌。灭火的主力在教堂内,尽量降温,防止整个屋顶陷塌,导致整个教堂结构的倒塌。

尖塔倒了后后,为了减少人员伤亡,派出机器人代替消防员入内降温灭火。

这么一场大火,最终只有1人轻伤,主要圣母院宝贝全部救出!这也可说是个奇迹,感谢巴黎消防队员的勇敢,机智,不慌不乱,尽可能地保住了全人类的部分精华!

看到网上有华人为巴黎圣母大教堂大火叫好,说是火烧圆明园的报应。我连批判的意愿都没有,却想到对两个建筑做个比较:

1.      前者始建于1163完工于1345,历经182年,目的是让信徒敬拜上帝;后者始建于康熙完成于乾隆年间,历经35年,目的是给皇帝享乐。
2.      前者属哥特式建筑,绝对的原创;后者山寨大杂烩,模仿了江南、佛道教、罗马等风格,绝对的抄袭。
3.      前者的设计和建造者不留名,为的是荣耀上帝;后者也不留名,因为皇帝在上,无人留名。
4.      前者是圣洁的神的殿堂;后者是荒淫的御用宫廷。
5.      前者着火原因尚未查明,但肯定不是因为拥有圣母院的法国天主教会直接犯罪;后者被烧则因为拥有和使用圆明园的清皇政府酷刑虐杀了多名英法外交使节。
6.      前者高耸向上,显示上帝属天的救恩;后者蜷伏在地面,像大号的公墓 – 通向地狱。

圆明园真相是,清廷扣押了巴夏礼等39人(除一位法国士兵,都是外交人员),酷刑伺候并虐杀其中21人,包括大卸八块和尸体喂猪。活下来也有精神失常的。巴夏礼认为必须惩罚残暴罪行,但“我们的敌人只是中国皇帝”,圆明园是皇室的财产与象征,烧掉圆明园,仅仅惩罚皇帝,而不致伤害无辜的人民。

【为什么圆明园会被烧?】

1860年,英法联军打进了北京,烧毁了圆明园。这件事中国人一说起来都咬牙切齿,它被当成国耻写进了历史书里。然而,有一个问题我们好像忽略了:为什么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后,烧的是圆明园,而不是紫禁城?

按理来说,紫禁城是皇宫,是大清权力的象征, 既然要放火,那应该放在这里才对。而且圆明园在今天的海淀,清朝时还是北京城的郊区,坐地铁过去都要十几个站。联军都打到紫禁城门下了,为什么不顺带烧了紫禁城,却要拐弯绕到郊区去烧一个皇帝的私人休闲娱乐场所?

在历史书上,这段历史没有细讲。十几年前张铁林、刘晓庆演了一个电影《火烧圆明园》,电影里也没有讲为什么要烧圆明园,好像圆明园莫名其妙地就被烧了。圆明园被烧的真实原因,好像被我们有意地隐藏了起来,有些不好开口的地方。那么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烧圆明园而不烧紫禁城呢?

圆明园——观水法、大水法和远瀛观复原图

事情说起来其实也不复杂。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十二年后,英国人又跑来找事了,要求修约。什么是修约呢?英国人觉得,《南京条约》都签十几年了,大清应该明白了自由贸易的好处吧?那么第一次开放的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这五个通商口岸就显得不够了,英国人希望大清能把全国都开放了,实在不行的话,沿海大城市、长江沿岸城市都开放也可以。

而且《南京条约》规定,英国人只能在这五个城市活动,中国其余城市都不能去,英国人希望这回能在全中国畅行无阻。还有,两国最好能互派公使,我派个大使驻北京, 你派个大使驻伦敦,方便两国搞外交。另外,英国人还希望能向大清皇帝亲递政府公文,英国人以前想和大清最高领导人搞搞交流会晤,根本就没门,大清皇帝根本就不见, 各级官员也都踢皮球,没人理,英国人因为这事身子都掏空了。

这些就是修约的主要内容,按近代史大家蒋廷黻先生的归纳就是:“公使驻京,内地游行,长江通商,这是双方争执的中心。”站在国际角度来看,这是很正常的事,无论是今天还是在一百年的国际,这些早就成了共识。但问题是,英国人面对的大清,是一个自大自负、目中无人的政府。大清从来都认为自己是天下共主,是天下所有人的爸爸,英法美什么的都是海外藩属国,是咱儿子,儿子就要好好孝敬爹,好好低头做人,闹点事也不用当真。这就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根本没有吸取教训的原因。

而这几条里,大清最抵制的一条是公使驻京、亲递国书,因为英国人坚决不磕头,你要亲递国书还不磕头,做梦去吧。千万不要小看这一条,这一条可以说就是后来导致战争的起因。为什么清政府必须要洋人磕头呢,因为磕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动作了,它是大清皇恩浩荡的体现,是执政合法性的基础。洋人本来就是海外藩国,见到天下共主没有不跪之理。而且我天朝百姓磕头磕了几百年了,要是你们洋人不磕头,被我们老百姓看到,老百姓都觉醒了怎么办?清政府要求洋人不仅要磕头,还必须是标准的的三跪九叩,弯腰度数不够的不算。其它条款都可以商量,唯独这一条清政府坚持两百年不动摇。

所以事情会怎么发展已经很明显了。英国人跑来要求修约,清政府说,这个外务嘛,我们都是由两广总督处理,你们去广东吧。到了广东,广东大员说,哎呀,这么大的事要中央说话才行啊,你们去中央吧。在这之间,皇上和广东大吏们整天就在演戏对台词。踢皮球是中国人最拿手的事,广东踢到北京,北京踢到广东,英国人就在中间转,转来转去转了几年,快转出脑溢血了,英国人忍无可忍,决定出兵了。

用英国的头号中国通小斯当东的话说就是:“中国听不懂自由贸易的语言,只能听懂炮火的语言。”

用蒋廷黻先生的话说:“总而言之,外人简直无门可入。他们知道要修改条约,只有战争一条路了”。

于是英法联军就带兵来了,打到天津大沽口炮台,以四百人的伤亡占领了大沽口,清军阵亡两千。清军统帅叫僧格林沁,一向牛逼哄哄,认为英军火炮没什么可怕的。这下虽然输了,僧格林沁觉得没什么,不是武器装备落后的问题,是我们操作不够犀利,战术不够正确,走位不够风骚。

僧王不信邪,要死战到底。咸丰急了,跟僧格林沁说,老僧啊,别打了,“以国家依赖之身,与丑夷拼命,太不值矣”。

咸丰还说了句搞笑的话:“天下根本不在海口,实在京师”,意思是提醒僧王,天下之根本不在天津海口啊,是在京师啊,因为我在京师啊,你别搞错了,赶紧回来吧。

僧王一听,有道理,撤了。就这一场战役,就能看出大清君臣对自己和世界的姿势水平。

天津守不住了,千万别让洋人打到北京啊,大清赶紧派人到通州跟洋人认怂,行行行,我们愿意谈判。于是两拨人就在通州坐下谈判。

远瀛观:西邻海晏堂,分为三部分:远瀛观主体楼、大水法、观水法(复原图)

谈判什么呢?呵呵,还是前面那几条,很明显这又是一次对牛弹琴的谈判。咸丰给前线谈判的大臣桂良说,你这一条不能同意,那一条也不能同意,别胆小,大不了再和洋人干一仗,怕个毛!

一个国家最高领导人是这样的智商,如何不悲剧?

英国人发现这完全是在对牛弹琴,果断不谈了,要求直接进京。咸丰一听,这还得了,这帮人胆子不小。于是跟前方的怡亲王说,英国人要是敢进京,你就把他们扣下来。

就是这么一个用屁股做出的决定,直接导致圆明园被烧。

1860年9月18日,也是一个九一八。这一天还在谈判,英国谈判团的团长巴夏礼跟怡亲王说,公使驻京,亲递国书,这一条我们是不会改的,你们看着办吧。说完后,跃身上马,扬尘而去,动作很潇洒。

怡亲王看着巴夏礼,卧槽,这么装逼啊,太嚣张了。于是跟僧格林沁说,皇上说了,他们要是太嚣张,谈判搞不定的话就把他们扣了。僧王姿势水平也不高,听从指挥,就把英国谈判团全都逮起来了,一共39个人。

(英国首次公布圆明园被毁前照片)

最搞笑的大清给巴夏礼定的罪名——谋反。

说咸丰的这个决定是屁股做出来的一点也不为过。即使不说世界,说中国历朝历代,从来都是两军相争不斩来使,这在千年前就已经是国际法则了,哪怕野蛮的少数民族都是遵守的,这种例子举不胜举。而到了19世纪,人类已经大幅进步到文明社会的时候,竟然还发生这样的事,这让清政府的声誉和形象在西方国家严重下降。虽然清政府的形象本来也已经够烂了。

但是大清本来就是无视国际规则的,大清眼里也没有什么国际,所以咸丰还很开心,逮了人家的使者,觉得扬眉吐气了一回。僧格林沁抓着巴夏礼很高兴,妈的打仗你有火炮你牛,现在看你还怎么办。僧格林沁强行按着巴夏礼的头,让他磕了几个响头,满足了大清历届皇帝的梦想:终于看见洋人磕头了。

咸丰一看,擒贼先擒王,现在王已经擒了,咱们现在好好教训一下洋人那些小兵。清军出兵了,出兵的名义也很有意思——讨逆。

在通州八里桥,3万9千清朝骑兵出发,冲向2万5千英法联军。天真的大清准备趁着英法联军群龙无首,一举A平敌人。过程就不说了,说下结果:英法联军5死46伤,清方几乎全军覆没。

后来英国人在查看清军的军营时发现清军还在用弓箭和盾牌,说了一句话:“一个发明了火药的国家,竟然还在用弓箭作战。”

圆明园大水法遗迹

联军进了北京,马上就去解救那39个人。巴夏礼和秘书关在刑部大牢里,其他37人关在圆明园。联军在圆明园把这些人解救出来后,发现只剩下了19人,有20个已经被整死了。而且有些人的尸体被大卸八块,砍掉胳膊的,砍掉腿的,惨不忍睹。

后来有个幸存者回忆说:被逮的人里面有个叫的鲍尔比的《泰晤士报》记者,被抓起来后第四天就被整死了,尸体被扔到野地里喂野狗,吃光了。还有个安德森中尉,手脚被重度捆绑生了蛆,蛆一直蔓延到全身,精神错乱狂叫三天,死了。还有一个法国人,身上也生了蛆,蛆爬的他嘴巴、耳朵、鼻子里全都是,痛苦而死。这个幸存者还说,他在狱中数蛆,每天能繁殖1000只。

看到了这些场景,联军怒不可遏,对大清的野蛮忍无可忍。联军的总司令额尔金表示,必须要给清朝一个惨痛的教训。因为这些俘虏是在圆明园内被虐待而死的,所以要烧了这个园子。

当时,法国有个将军叫孟托班,他建议烧紫禁城。孟托班说,圆明园不设防,不算交战区,烧这里不好,要让清政府好好记住这个教训,那就烧皇宫,让他们更疼,才能记住。

但额尔金不同意。额尔金说:烧皇城,相当于烧北京,北京百姓又没惹咱们,为啥跟人家百姓过不去呢?圆明园是个私人园林,还是虐待我们俘虏的地方,就烧这里吧。

于是,圆明园就这么被烧了。烧之前,额尔金在北京城贴了张告示说:“任何人,无论贵贱,都要为自己的欺诈行为受到惩罚,18日将火烧圆明园,以此作为对皇帝的惩罚。与此无关人员不受此行动影响,唯清政府为其负责。”

清朝有个自媒体人叫汪康年,他写了个书叫《记英法联军焚劫圆明园事》,里面记载了一件好玩的事。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准备放火,却发现没有点火的东西,“各军并无火器,唯有水桶、水锅而已”。听说联军遇到了困难,附近海淀百姓纷纷带上火盆、秸秆赶来,助洋人一臂之力。汪康年记载,英法联军放火后,中国人跟在后面“到处引火延烧”,让火势扩大。这些清朝百姓完全不觉得圆明园跟自己有什么关系,最大的愿望是能跟老外一起多抢点宝贝出来。

这就是圆明园被烧的大致情况。皇帝为了自己不受屈辱,引来了一场战争,再因为自己的野蛮无知付出了圆明园被烧的代价,可以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无聊的一场战争。

但是,一百年多年过去,有些奇怪的事情却发生了:皇帝家的私人地盘被烧了,人家自己的老百姓跟着去打砸抢烧,一点不心痛,我们后人却恨得咬牙切齿;当年清朝皇帝本人的屈辱,突然变成了人民的屈辱,国家的屈辱,民族的屈辱。这是个不太好笑的笑话。

我们的历史书没有讲过这段历史。历史书的作用是培养我们记住圆明园被烧的仇恨,而不是让我们知道圆明园被烧的教训。这是比圆明园被烧更可怕的事情。

【本文根据网络文章编辑,文字及照片来源包括VOAChinese、多位微信朋友、Aboluowang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