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刚赴任驻美大使,美国预备“与狼共舞”

华盛顿 — 中国新任驻美国大使秦刚星期三(7月28日)抵达美国后即发表上任后的首场公开讲话。秦刚祝愿美国早日战胜疫情,展示了友好姿态。获得中国最高领导层信任的秦刚将以何种方式应对美中紧张关系局面受到外界关注。

根据中国驻美大使馆网站消息,秦刚在华盛顿的大使官邸对美中两国媒体说:“中美关系的大门已经打开,就不会关上,这是时代潮流,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他说,美中两国“正在进入新一轮相互发现、认知和调适中,寻求新时代彼此相处之道”,两国关系“处在一个新的紧要关口,既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也有巨大机遇和潜力”。

9925608C-E22E-47C0-B5FB-08B630755343_w1023_r1_s

(2015年秦刚(前排左一)陪同习近平在西雅图的波音工厂参观)

他在讲话中提到,美国正在拜登总统领导下奋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祝愿美国早日战胜疫情,祝愿美国人民幸福安康”。

秦刚现年55岁,两度担任外交部发言人,三度派驻英国,担任过外交部副部长,分管过欧洲、新闻和礼宾事务,但缺乏与美国相关的经验。分析认为,这显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政治信任置于外交专业经验之上。

《纽约时报》援引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国家安全官员和外交官员的话说,秦刚赢得了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信任,多次陪同习近平出访,会晤外国政要。

习近平2015年访美时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负责人何瑞恩(Ryan Hass)对《纽约时报》说,秦刚“在他觉得有必要的时刻会毫不犹豫地激怒他人”。

他还说:“秦刚非常关注领导人如何被描述以及领导人公开露面所传达的形象……他在习近平对白宫进行国事访问时尤其如此。”

彭博社记者、《中国的文装解放军》作者彼得·马丁(Peter Martin)早前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中国)过去的传统是,派驻到华盛顿的人要在对美关系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杨洁篪是绝佳的例子。”他说,习近平选择秦刚担任驻美大使,意味着“政治信任也许比对驻在国的专业经验更为重要”。

秦刚在担任外交部发言人期间,常常为维护国家形象面对外国记者进行公开辩护,受到中国媒体热捧。

秦刚赴美履新之际,也在推特这一中国“战狼”外交官重要的社交媒体战场上开通了帐号。美国东部时间7月28日,秦刚在抵达美国后发表推文说:“期待在这个国家今后的时光”。28日晚间的另一篇推文说:“我将开始在住所进行14天的自我隔离,并将很快着手工作。”

【本文来自VOAChinese,本文不代表本台观点】

_119645592_xxjpsgc007073_20210729_pepfn0a001

中国驻美大使秦刚抵美履新,曾积极反对西方批评

中国新驻美大使秦刚周三抵达华盛顿,这名外交官积极反对西方批评的记录表明,北京正在为与华盛顿的持续紧张关系做准备。

担任新职务的秦刚,将处于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努力重塑中美关系的前线。目前中美关系已降至数十年来的最低点。在北京方面眼中,拜登政府将继续挑战中国崛起,并回击了华盛顿团结民主国家站在自己一边的努力。

秦刚可能会向华盛顿传达习近平希望他的国家被当作一个大国对待,这种自信部分来源于中国对新冠疫情的成功控制。在本周与副国务卿温迪·R·谢尔曼(Wendy R. Sherman)的会谈中,以及3月在安克雷奇的一次充满敌意的会谈开场白中,中国高层外交官不同寻常地与拜登政府官员发生公开争执时,中国外交官都表现出了这种大胆的姿态。

在中国大使馆网站发布的一则信息中,秦刚说两国都应当“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秦刚与自1980年代以来的历届中国驻华盛顿大使不同,他从未专门与美国打交道,也没有派驻过美国。但是作为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后来又担任礼宾司司长,秦刚似乎赢得了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信任,经常陪同他出访,会晤外国领导人。

“这个时机很能说明问题,”曾任美国国防部中国事务主管的唐安竹(Drew Thompson)说。

“过去20年来,有一批美国专家被派驻华盛顿,”如今在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任教的唐安竹接受采访时说。“有些人的职业生涯更多建立在捍卫中国高级领导人的尊严和平等待遇基础上,他们可能会带着不同的心态来做这份工作。”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何瑞恩(Ryan Hass)表示,在习近平2015年访美期间,秦刚“在他觉得有必要的时刻会毫不犹豫地激怒他人”。何瑞恩时任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的中国事务负责人。

“秦刚非常关注领导人如何被描述以及领导人公开露面所传达的形象,”何瑞恩说。“他在习近平对白宫进行国事访问时尤其如此。”

作为大使,秦刚将面对越来越棘手且政治上紧张的关系。中国外交官强烈谴责华盛顿对习近平在边远的西部地区新疆和香港的强硬政策的批评和制裁。但是他们也试图在限制全球变暖等问题上寻找共识。

作为中国数十年来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习近平一直试图将北京定位为美国领导的国际秩序的主要挑战者。去年,习近平在对共产党官员发表的内部讲话中,对两国关系发表了坚定自信而慎重的表态,称虽然“东升西降”,但美国的实力不应被低估。

拜登政府暗示,将继续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同盟与中国抗衡,习近平最近警告,北京不应在全球事务中被边缘化,并且准备好要对来自西方的压力作出反击。

“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他在纪念中国共产党“七一”建党100年的讲话中表示。“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现年55岁的秦刚似乎很适合宣扬习近平更加强硬的国际立场。

上一任驻华盛顿大使崔天凯为中国的政策进行了有力的辩护,但他与中国某些外交后起之秀充满敌意的言论和关于新冠病毒的阴谋论保持距离。

“当前中美关系正处在关键十字路口”,上个月,崔天凯在发布于中国大使馆网站的辞别信中表示。

秦刚的态度要比这些“战狼”——人们对一些最近崭露头角的好斗的外交官的称呼——要温和一些,但是作为外交部的发言人, 他为中国对西方压力越来越强硬的反击树立了一个早期的榜样。

秦刚毕业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之后在合众国际社北京分社担任新闻助理,然后于1992年加入外交部外交使团。他在2005年被任命为外交部发言人后日益受到关注,当时中国在人权问题上以及北京对西藏和新疆的强硬政策方面,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国际紧张局势。

秦刚善于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与记者辩论,有时会用讥讽的方式来回答问题。他把共产党收复西藏比作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解放黑人奴隶。他斥责记者“不要根据你们的幻觉来进行报道”。2008年,在被问到“枪与玫瑰”(Guns N’Roses)乐队发行硬摇滚专辑《中国民主》(Chinese Democracy)时,秦刚不屑一顾。

“据我了解,很多人不喜欢这类音乐,因为它太嘈杂,噪音太大。”他对提问的记者说。“我想你应该是一个成熟的成年人了吧?

秦刚在2018年升任外交部副部长时,他的母校发布的简历中写道,他作为发言人“从来不会绕着问题走,而是态度鲜明直截了当;不会躲躲闪闪,更不会语焉不详”。

秦刚的擢升经历包括在外交部西欧司任职,后来担任伦敦的高级外交官。在仕途的下一阶段是领导外交部新闻司,然后是礼宾司负责人——他专注于保护中国和习近平的形象。

前美国外交官、现任亚洲社会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副所长的丹尼尔·拉塞尔(Daniel Russel)说,秦刚的任命可能反映出“中国的系统似乎正处在一个偏向对党坚定忠诚,而非外交方面成就的阶段”。

作为外交部副部长,他一直是中国政策的坚定捍卫者,在北京召集外国外交官,对他们的政府在新疆和其他有争议问题上的言论正式表达不满。

“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为遏制中国发展,编造种种谎言,”根据中国外交部,他去年在德国驻华使馆组织的招待会上说。“对此,14亿中国人民绝不答应。”

【本文来自NYTimes,作者:储百亮,本文不代表本台观点】

162753651641589_P13136830

中国驻美大使换届,战狼外交下美国将如何“与狼共舞”?

中国外交部前发言人秦刚本星期抵达美国,接任中国驻美大使职务。此前,美国副国务卿谢尔曼和中国高级外交官在天津举行会谈。

会谈期间,中方向美方提出“纠错清单”,并表示美方对华认知“极其错误”,对华政策“极其危险”,在新冠溯源、港台、新疆等问题上“言行错误”,并指控美方“既要坏事做绝,还想好处占尽”。

有分析称,中方咄咄逼人的表态,目的在于“安内”,而不是攘外。那么,面对中方 “战狼” 的硝烟继续弥漫外交场,美国将如何“与狼共舞”?

旅美独立时评人夏业良认为,中共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外交家,中共的外交人员,除了所谓的“第一代外交官”,大多是外语专业毕业的职业翻译。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其实是政治传声筒。

他说:“中共其实没有真正的外交家。我们知道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有一个非常杰出的外交家叫顾维钧,有著名的顾维钧回忆录。他是历经了四个不同的政权。所以说,他是相当成熟的,是靠自己的智慧和外交方面的手段做一些斡旋努力。我们也知道,著名学者胡适曾经做过驻美大使,那也是用自己的知识、指挥和感召力,在做一些工作。那么,后来中共的外交家,过去的第一代,他们所谓的‘第一代外交家’就是元帅、将军。当然没有派元帅,就是派将军,像耿飙这些人,原料都做过驻外大使。但是后来就变成了外语学院,外语专业毕业的这些职业翻译,而这些人都属于战战兢兢的,家里面祖孙三代都要查个遍,要听党的话,所以他们是政治传声筒。”

夏业良表示,在中国与包括美国在内的整个西方世界关系紧张的情况下,秦刚并不避讳自己的“战狼”本色,这或许使他成为第一位中国“战狼”驻美大使。

他说:“有一个人讲得非常好,中美关系或者讲中国与外部的关系在开放的时代,那必然中美关系就好,在封闭和专制的时代,中美关系就糟。而且中美关系好的时候,中国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会更加繁荣和活跃。那么,如果中美交恶的话,相对而言,中国的社会、意识形态各方面打压也非常严紧、非常严酷。所以,我们看出这样一个情况,一个趋势。现在,大家把秦刚称为‘战狼式’的外交官。这次他来当驻美大使,那就可能成为第一个战狼大使。而且他个人一点都不讳言。他甚至觉得这样是做的对。”

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圣托马斯大学国际研究与当代语言学系主任叶耀元表示,秦刚作为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他走的是中国大外宣的路线,但要把这一套做法搬到美国来,恐怕行不通。

他说:“我觉得我们应该把这个问题重新修正一遍,变成是说中国外交部里面到底谁不是战狼,还是所有人都是战狼。当然,我觉得这个帽子不能全部扣上去。像刚刚夏教授说的,崔天凯相对来说就是一个比较沉稳的外交家。但是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秦刚其实在很多不同的媒体访问上或者他发言的场合里,他大幅度地帮中国的外交部做一个大外宣的态势。这些大外宣里面我们也看到他常常使用的一个言辞实际上就是把问题甩到别人身上。当他接触到例如说美国,例如其他的西欧国家对于中国人权的指责,对于南海主权宣称的问题进行讨论,他会把这些问题直接用中国的方式包装回去说,那是他们的理解,不是现阶段中国的理解。或者说,美国或者其他国家这些行为都是在干涉中国的内政。所以从这些实证来看的话,说秦刚不是战狼,这也有点困难。但你要说他要变成什么样的战狼,我觉得最大的一个观察点在于,他在外交部当发言人的时候,你可以直接把他归结为战狼。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合理的做法。可是,当他就任中国驻美大使这样一个职务的时候,他如果还是采取一个战狼的态势,跟美国的国务院打交道,或者跟华盛顿各个智库,用这样的方式跟他们进行交流,那我想结果会非常非常的糟糕。”

叶耀元也表示, 美中关系的新格局已经成型,从最近美国副国务卿谢尔曼去天津与中方会谈的情况来看,无论是谁出任大使都不会改变双方在竞争与对抗中谋求有限合作的基本态势。

他说:“严格来说,应该还是两边在各说各话,还是在一个不同的频道上,彼此之间想办法尝试进行对话。但是,虽然说他们的对话不会有一个实质性的结果,甚至也没有办法去说服对方,但是至少我们可以看到,透过对话的过程确保美中之间虽然在激烈的抗衡之下,彼此之间还是愿意维持这样一个管道。”

【本文来自VOAChinese,作者:雨舟,本文不代表本台观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