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奇幻小说作家倪匡周日在香港去世,享年87岁,除了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创作了200多部武侠片剧本之外,他也是中共的严厉批评者。
他的儿媳、演员周慧敏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了他的死讯。她没有说明死因,但表示他在癌症康复中心去世。
倪匡最为人所知的是他的奇幻惊险小说,还曾为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许多动作片撰写剧本,邵氏曾在香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他还为李小龙早期的两部重要电影《唐山大兄》(1971)和《精武门》(1972)创作了故事大纲和中心人物,不过这两部电影的编剧署名都是导演罗维。
在华语世界,倪匡最出名的可能是“卫斯理”系列,该系列收录了大约150个冒险故事,最初以报纸连载的形式发表,它们讲述了主人公卫斯理同外星人的相遇,以及同有智慧的怪物的战斗,但有时也包含尖锐的政治批评。
倪匡于1935年出生在上海一个工人阶级家庭,按照习俗,他出生时取了两个名字:倪亦明和倪聪。关于他父母的信息暂不可得,但已知他有六个兄弟姐妹。
在中国土地改革运动期间,十几岁的倪匡已经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公安,对共产党承诺的一个更平等的未来深信不疑。但在得到每天撰写地主处决告示的任务后,他很快就感到幻灭。地主被指责为中国农村贫困的原因,作为人民公敌而受到迫害。当他质疑他们是否犯有其他罪行,需要判处死刑时,他的上级斥责了他。
“那是我对共产党最反感的开始,”他在2019年接受香港公共广播公司香港电台著名律师兼电视主持人石永泰采访时说。
他的麻烦还不止于此。在内蒙古工作期间,倪匡让一只有残疾的狼和两只狗交配,悄悄养了一群幼崽。这些幼崽攻击了一个上级官员,他因此受到惩罚,被要求写长篇检讨书。在所谓的阶级敌人批斗会上,他因为发出笑声而惹上麻烦。在寒冷的天气里,他从一座人行桥上拆下木板当做燃料,因此被打成了反革命。
倪匡在接受香港电台采访时说,一位朋友曾警告他,他的违法行为可能会面临严厉的惩罚,并帮助他偷了一匹马,让他逃跑。他从内蒙古骑马、再坐火车到大连,转船去上海,再步行三个月到达广州,经澳门偷渡到香港,1957年7月终于来到目的地香港。
在香港,倪匡一开始在工厂工作,还打零工,每天赚不到三元钱。在采访中,他非常详细地描述了用自己的收入买的第一顿饭:一碗米饭,上面放着晶莹剔透的肥美叉烧肉。
关于中国大陆土改的作品《活埋》手稿被《工商日报》发表后,倪匡很快开始以连载小说作家为业。
他全身心投入到写作中,在接受采访时说,职业生涯的巅峰时期,他每天能写2万字。1963年,他在《明报》上发表了卫斯理系列的第一期。
他说:“当时我是以写小说作为职业,靠它养家糊口,靠它过日子,所以绝对没办法精雕细琢,”他还说,他在写作时既没有时间研究,也没有时间修改。“只根据自己脑海。”
虽然再也没有回到大陆,但早年在大陆的经历经常在他的作品中出现,即使在他的创作转向更超自然的方向之后。1971年首次出版的卫斯理小说《老猫》的灵感来自一只灰蓝色的波斯猫,在他被关在小屋里作为惩罚时,这只猫一直陪伴着他。他在接受采访时说,他花了几个小时解开它打结纠缠的毛发。小说中的猫与外星人搏斗。
2019年,在香港书展上一次关于他作为科幻作家的遗产的演讲中,倪匡表示,他的作品并不真正符合传统定义的那种类型。他说,他曾经避免写关于外星人的故事,但当他在某个情节上卡住时,发现写外星人是方便的叙事手段。
“我的科幻小说与西方科幻小说或大多数人认为的‘硬’科幻小说完全不同,”他说。
他还说,他只上完了初中,没有受过正规的科学教育。他更多地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和传说。
倪匡还将他的想象力搬上银幕,成为电影编剧,包括1967年打破香港票房纪录的《独臂刀》。
倪匡于1959年与李果珍结婚。后者仍然在世。倪匡的遗属还包括他们的女儿倪穗和儿子倪震。他妹妹亦舒也是一名知名的作家。儿媳妇周慧敏是知名的演员。
多年来,倪匡毫不掩饰对中国共产党的批评,将香港描述为自由思想的避难所。但他对这座城市在北京收紧控制下的未来感到悲观。
倪匡1983年在报章连载小说《追龙》,当中“预言”东方将有一个大城市要毁灭:“要毁灭一个大城市,不一定是天灾,也可以是人祸,人祸不一定是战争,几个人的几句话,几个人的愚昧无知的行动,可以令大城市彻底死亡。不必摧毁大城市的建筑物,不必杀害大城市的任何一个居民,甚至在表面上看来,这个大城市和以前一样,但只要令城市原来的优点消失,就可以令它毁灭死亡。”
倪匡曾承认,小说中的“东方大城市”就是香港,认为香港消失的优点就是“自由”,“主要是言论自由,言论自由是一切自由之母,没有言论自由便没有其它自由。”
2019年爆发反修例风波,《追龙》被形容为“政治神预言”,同年倪匡出席香港书展活动时被问及小说是否预言成真时,他笑称自己想法只是天马行空,预言实现纯属巧合,并无预测能力。
倪匡在《追龙》一书中描写了一座未具名的大都市变成只剩一具空壳。
不必摧毁大城市的建筑物,不必杀害大城市的任何一个居民,甚至在表面上看来,这个大城市和以前一样,但只要令城市原来的优点消失,就可以令它毁灭死亡。而这样做,可以只出自几个人愚蠢的言语和行动。
倪匡称“根本不相信一国两制”
倪匡一生亦以“反共”闻名,曾言“根本不相信一国两制这回事”,只是“共产党说了算”,又称“爱国必须反共,反共才是爱国”。2019年,倪匡接受港台节目《铿锵说》访问,忆述回归前时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许家屯,曾打算邀请他到内地走一走,倪匡说可以组织一个团体,叫“反共作家回国考察团”,之后便无下文。
倪匡与金庸、黄霑、蔡澜并称“香港四大才子”,如今前三人已仙游。倪匡在访问中说,其实只有金庸一人称得上才子,自言对人生看得很淡,当年来港后自由自在,不受拘束,有三年五载这种日子已很满足,如今有60多年来是“捡回来的幸运”。
谈到香港前景,倪匡说没资格劝勉年青人,因自己想法太消极,他认为香港情况是“不可逆转”,香港对内地的作用已愈来愈小。
石永泰:港人永远怀念他
香港电台的石永泰问消失的优点是什么时,倪匡说:“自由。”
“言论自由是一切自由之母,”他继续说。“没有言论自由便没有任何其他自由。”
当时访问他的大律师公会前主席石永泰接受传媒查询时表示,倪匡的作品脍炙人口,陪伴七、八十年代香港人一起成长,形容对方是“传奇人物”,相信港人会永远怀念他。石永泰说,当年访问倪匡时,对方行动不便,但头脑清醒、思考敏捷,说话幽默尖锐,有如“老顽童”,做访问时经常反客为主提出反问。
【本文来自NYTimes,作者:TIFFANY MAY,部分内容来自香港01网站,本文不代表本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