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 — 是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之一,他的历史可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但是通常呢,我们联想起京剧,第一个涌入脑海的代表性人物可能是德高望重的梅兰芳老师,或者一般在电视里看到京剧也都是国人自己表演的。很难将这些闪着金光的刀枪棍棒和五颜六色的京剧彩妆与说着洋文的老外联系在一起。
而今天呢,我们要讲的就是一位外国人,他与京剧的情缘。
让我们听听电波那头,雅秋老师和这位潜心学习京剧的老外的交谈。
专访学京剧,传播京剧的老外格法Ghaffar Pourazar
下面是一篇来自左微分享在“微博士留学分享”的文章,讲述她认识到的这位老外格法。
听朋友说今天有一个京剧表演活动,我好奇地看了看宣传内容——一个外国人受到孔子学院邀请竟然跑到西雅图来教我们京剧的唱念做打、如何欣赏京剧这门传统的中华艺术。自问对京剧了解有限,对于这个“洋师傅”又实在感兴趣,于是决定去一探究竟。
匆忙赶到活动现场时,演讲者已经开始了——他的名字叫做Ghaffar Pourazar。只见他半张脸画了红白黑色的京剧彩妆,戴着黑色小帽,穿着美猴王的金色上衣和鞋子,大红色的裤子,正在舞台上兴高采烈的讲解着京剧的节奏和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他中气十足,中文很地道,京剧动作示范起来也很到位的样子。他要我们观众跟着他的动作一起发出“锵”、“切”、“鈀”等声音,还打趣着说“我教过的五岁小孩子发出的声音都比你们这些大人大,你们一定可以做得更好的。来,大声点!”
他一个人在台上十分忙碌——一下子示范美猴王的动作七上八下、左蹦右跳,两眼顾盼之间充满了猴子的灵气和王者的霸气;一下子给大家讲解“生旦净丑”的含义——“生——男角,又分老生,小生,武生;旦,女角,分青衣、花旦、花衫、武旦、刀马旦。你们知道这其中的区别是什么么?” 被一个外国人问中国京剧的问题难倒了,我显然十分难为情,忍不住反思自己对传统艺术知之甚少而他却真心拥抱了我们的文化——这真是应证了那句老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现场的高潮来源于一次他和我们的互动——讲解了京剧特点的“综合”、“虚实”、“程式”以及“生旦净丑”之后,Ghaffar邀请我们感兴趣的人上台来参与一个小环节。虽然我不知道我们要做什么,但是爱玩好学的我第一个举手被请上台——接下来又有两位志愿者上台。
只见他摆了一个豪爽大气的姿势,双手拉开,通过站姿和手势演绎“生”角。我们三位临时的学生则各显神通、各安天命。他过来一一指正我们的动作,指导我时还评价说“你不错,一看就是以前学过的”,这莫名的赞誉让我的心里开出了一朵小花(见下图右本人获得赞扬的动作)。
加下来他突然一变,手型手势和动作姿态完全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成为了一个亭亭玉立的“旦”角。之后他指导我们夸张拉开动作,做顶天立地状的花脸“净”角;还有滑稽幽默、妙趣横生的“丑”角。几个简单的变化、身体动作的协调、眼神的调整竟让我们也产生了神奇的变化,一下子演绎了好几个不同的角色——虽然我知道我们的动作表现还很简单初级,但是我心里仍然觉得实在过瘾。
如果说这个活动此时戛然而止,我也会觉得不错——至少明白了各种角色具体的细分、京剧欣赏的几大元素。而最后的收获来得那么突然且措不及防——活动结束后我跑去合影,然后不经意地问“您京剧那么好,到底练习了多久呢?”
——“从1993年我第一次看到京剧就喜欢上了,就跑去北京学了;如今已经有23年了。”
“那么您当时多大?在做什么呢?” 我打破沙锅继续追问。
——“我那时候32岁了,在做电脑动画设计方面的工作。”
“啊?那您去学京剧的时候不是很难么?很多人都是小孩子时候学起的!”
——“是啊,我在北京学京剧的学校里周围都是十来岁左右的孩子,就我一个三十几岁的人,呵呵。”
“32加上23,那您今年已经55岁了?从刚刚的动作神态,真看不出来啊!”
——“因为我演的角色是美猴王啊!”
这时候近距离的我注意到了Ghaffar脸上、脖子上、身上如雨滴般落下的汗珠,看到了红白黑的京剧妆容下面的他的皱纹、想到他已经一个人在台上亢奋而感染人地教书、示范、讲解、做动作、表演将近两个小时——而他已经是年过半百的人了。后来我在网上查到了他的很多资料,比如曾被邀请在春晚上表演,曾获得北京政府给外国人的最高长城奖,曾把莎士比亚和京剧融合制作出了创新的曲目,在中国和美国开设京剧学校传播他心爱的京剧文化……
今天这个外国人,用他的充实的人生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告诉我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真正的大爱与国籍肤色、语言民族无关。更重要的是,他告诉我人要勇敢追求自己所爱;要为梦想付出汗水泪水和心血;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就会永远年轻而充满朝气动力!
真心谢谢你Ghaffar Pourazar,给了我京剧以外的人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