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解读2020年最后一场美国总统大选辩论

美国大选总统候选人之间的最后一场面对面对决星期四(10月22日)晚落下帷幕。共和党候选人、现任总统特朗普和民主党候选人、前副总统拜登在新冠疫情等多个议题中提到中国,并谈到了将如何让中国为新冠疫情付出代价。

这场90分钟的辩论由新冠疫情开场,它也是今年总统大选的关键议题之一。两位候选人在辩论前都进行了新冠病毒检测,所有观众和场内工作人员都必须佩戴口罩。特朗普总统本人也在不久前感染新冠病毒住院。而这场大流行病在美国已造成22万人丧生。

在辩论中,特朗普再次指责新冠疫情是“中国的错”,是中国导致病毒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蔓延。他说,为应对这个“来自中国的可怕病毒”,他采取了措施,包括早在1月就禁止来自中国的旅客入境美国。

拜登则说,特朗普没有应对疫情的全面计划,淡化新冠病毒的严重性,还在疫情早期称赞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应对疫情上透明,称“我们要感谢他”。

过去几个月来,特朗普一直表示,要让中国为新冠疫情付出代价。这也是星期四晚上辩论中主持人向两位候选人提出的一个问题:他们会如何让中国付出代价?

拜登说,他会要求中国遵守国际规则。他说:“现在为了在中国做生意,你必须要放弃所有知识产权,中国合资方必须要占股51%,我们将确保不再是这样,这是其一。第二,中国必须遵守国际规则。我还是副总统的时候,和习近平会晤时,他说,我们将在南中国海设立防空识别区,你们不能飞入。我说,我们会飞越。我们派遣了B52轰炸机飞越南中国海上空。我们不会理会。他们必须遵守规则。”

拜登批评特朗普拥抱习近平、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却对盟友横加指责。他表示,他将联合盟友向中国施压,促使其遵守国际规则。

他说:“我们需要团结我们的伙伴,一起告诉中国,这些是规则。你要遵守规则,否则将会为不遵守规则付出经济代价。”

特朗普总统表示,他对中国实施了关税措施,中国已经在付出代价,而拜登没有让中国付出过一分钱的代价。

他说:“中国付了280亿美元,你知道他们怎么付的吗?他们把货币贬值,他们偿还了欠款。谁得到了这些钱呢?我们的农民,我们伟大的农民,因为他们是中国的目标。你从来没有向他们收过任何钱。”

拜登反对特朗普的说法,称关税是美国纳税人支付的。特朗普说,中国向美国倾销钢材,扼杀美国钢铁行业,关税措施让这个行业起死回生。

对于两位候选人在对华政策议题上的交锋,美国威尔逊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主任戴博 (Robert Daly)认为,双方都没有很深入地进行讨论,但他认为拜登说得更好。

他对美国之音说:“他说,我并不是要求中国赔偿全世界,因为中国是大流行的发源之地。他说,我是会想尽办法,让中国负责,履行国际规则,这是最重要的,比中国道歉不道歉,赔偿不赔偿更重要,因为特朗普老说,他会让中国付出代价,会让中国赔款全世界,我们都知道这是基本不可能的。特朗普也没有回答他会怎么做,他说,中国已经给我们很多钱,因为他们付了关税,拜登说的非常清楚,这些关税根本不是中国付的,是美国的纳税人付的,这是事实。我自己对他们讨论对华政策不太满意。”

但是国际商业投资顾问、时评人张洵有不同的看法。他对美国之音说:“特朗普在这个方面就是讲他的记录,他做的事情,那么他对中国的态度大家都知道。大家对拜登的态度不太清楚。但是拜登也没有说出什么来。就是说我们要回到国际社会,通过国际社会对中国施压,让中国遵守国际规则。但问题是,从他当副总统的八年,从政的总共47年,包括从克林顿开始,就是30多年,中国就从来没有遵守过这些国际规则。而通过国际社会施压也从来没有过效果。这个就是让人感觉,他这个话说了等于没说。”

此外,特朗普和拜登在谈到气候变暖问题时也都提到中国。特朗普表示,他退出巴黎气候协议是因为该协议对中国等国有利,而对美国非常不公平。

他说:“我不会因为巴黎协议而牺牲数千万个就业,成千上万家企业。它太不公平了。中国直到2030年才受约束,俄罗斯回到了一个低的标准,我们却要马上受到限制。”

拜登则表示,如果他当选总统,将会重返协议,同时敦促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肩负起责任。他说:“我会重新加入巴黎气候协议,促使中国信守承诺。”

星期四的总统辩论是11月3日大选日前两位候选人在全国观众面前争取支持的最后机会。分析人士认为,就辩论本身而言,两位候选人当晚的表现都很好。但是由于大部分选民对把选票投给哪一位候选人已经打定主意,仍在犹豫不决的选民占少数,这场辩论可能对大选的最终走向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本文来自VOAChinese,原作者为:莫雨,本文不代表本台观点】

2020年大选变了,而特朗普没变

        面对最后也是最佳的一次扭转连任竞选势头的机会,总统在周四这晚的任务既明确又复杂:不要太像唐纳德·J·特朗普(Donald J. Trump)就行。
        按照他的标准,可以说他已经尽力了。有那么几次,他真的表现得像他自称鄙视的那类人:辩论中的典型政客。他轻声轻气地赞美了自己对大流行的应对工作。他插嘴的次数大大减少。他感谢主持人让他插话,而且在插话时没有嘲讽腔调。
        但无论如何,他给自己帮的忙可能远远不够。
        在竞选的最后时刻,特朗普站在选民面前,成了一个矛盾的候选人,一边想遵从盟友们的建议——那些人劝他要一反常态表现出有分寸的样子,而另一边,他面对一个自己无法想象会打不过的对手,时不时会控制不住冲动。
就算特朗普看上去意识到了这场辩论是他在距离大选日不到两周的时间里,最后一次出现在大众面前的机会,即使他拿出了慎之又慎的表现,也还是曝露了局限性。
        乔·拜登(Joe Biden)的团队试图将此次大选定义为对现任总统的全民公投,尤其是他对新冠疫情的处理——特朗普总向他的对手直截了当地说明自己的努力——考虑到全国和摇摆州的民调都显示他已经落后,周四这晚有更多工作要做的人是总统。
        有时候,他的回答似乎就是针对这一差距量身定制的,瞄准的就是那些他必须提升自己在其心中地位的群体,比如老年人,他一度在短短几秒时间里四次承诺“保护”他们。
        但在全国都因抗议、公共卫生危机和严重金融危机而陷入动荡的时刻,特朗普在周四还是情不自禁强调了自己任期内最重要的品质,回到了一阵阵嘈杂的异想天开和充满委屈的发泄上。
        他在一开始就对拜登的绰号是不是“大人物”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很可能是为了引起右翼媒体忠实受众的共鸣,因为这绰号与其子的生意往来有关。他带着阴谋论的调子,反复重申“那些邮件,那些邮件,那些可怕的邮件”。
        在赞美自己对美国黑人的贡献时,他提起了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的名字。
        他好比只会做一道菜的厨师,或者球袋里只有一根球杆,也不管下一次击球需要什么杆的高尔夫球手,习惯性地把后果归咎于他的球童。
        如果选民在下个月拒绝了他,主要原因就会是:2020年大选变了,而特朗普没变。
        周四,他仍在聚焦对手儿子受到的未经证实的指控,无视一些共和党盟友的意见,那就是在特朗普已经十拿九稳的保守派回音室之外,这些攻击几乎难以引起共鸣。
        他仍然几乎没有尝试去勾勒一个全面的第二任期议程,以吸引任何可能剩下的政治骑墙派——民调显示,在这场已有数百万人投票、大多数人已基本确定立场的大选中,这样的骑墙派还有不少。
        当然,在这两位70多岁的骄傲男性之间的较量中,政治上的变通能力可能永远不会成为一个突出重点。拜登同样在周四表明,不论好坏,他基本还是选民们在过去几十年里认识的那个候选人:一个来自华盛顿往昔的产物,喜欢回顾过去,从来不是个随和的人。
        他谈到了“拜登医改”(Bidencare),并用希特勒做了个奇怪的影射。他竭力反驳特朗普的指责,即他在华盛顿待了近半个世纪,却几乎一事无成。
        在大流行期间,拜登经常对特朗普的管理水平提出最强烈的质疑,指出总统没有能力胜任这项工作。
        “他说我们正在学习与之共存,”拜登在谈到病毒时说。“可人们在学习为之而死。”
        作为一名商人,特朗普长久以来一直擅长为自己设下胡迪尼般的陷阱,然而试图逃跑,他似乎很清楚,这几乎肯定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辩论台上。2016年,在竞选的最后10天里,他设法保持了相对的规矩,自上一场灾难性的辩论结束后,他的顾问们一直为此遗憾不已。
        就算他在周四没表现出最任性的自己,他也仍然坚信,拒绝配合才是他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的原因之一——他的支持者说,这个理由也足以提醒人们,这场竞选还没有结束。
        在他整个职业生涯中,总统一直乐于让别人适应他的怪癖和奇想,并且确信如果历史值得参考,那无论如何,一切多多少少都将对他有利。
(“他说我们正在学习与之共存,”拜登在谈到总统对新冠病毒的应对时说。“可人们在学习为之而死。” AMR ALFIKY/THE NEW YORK TIMES)
        他尽可能大声且频繁地坚称自己在事业上是成功的,以此营造出他的成功形象。他用幸灾乐祸的中伤和种族煽动打破了竞选先例,并获得了总统职位的奖赏。他曾因鼓励外国政府调查一位竞争对手面临弹劾,而且在他看来,当参议院共和党人拒绝让他下台时,就完全证明了他的清白。
        就连周四的辩论也只是一种适应特朗普的练习,而不是相反:因为特朗普上一场没完没了的打断,候选人在对方进行每个话题的开放回答时都被静音。
        用这种护栏约束他的效果是有限的。特朗普明确表示,他将在这晚花一部分时间就其子的商业活动对拜登发起攻击,这是最近几天总统所青睐的媒体们热切关注的话题(而不仅仅是偶尔的虚假信息和误导性的含沙射影)。
        这一策略给两位候选人都带来了风险。众所周知,拜登面对家庭事务的质问会变得紧张,不仅会痛斥对手,还会抨击那些质疑儿子亨特(Hunter)是否利用拜登的名声谋取私利的媒体。
        和以往一样,特朗普没有被吓倒。
        在辩论举行前的几天里,他没有做正式准备,但从一群核心顾问那里听到了一个紧急程度不同、但意思相同的信息:控制自己的脾气。不要谈论拜登。不要表现得很生气。他们和他讨论了一些他们认为选民们想听的问题,包括经济和中国的竞争威胁,以符合特朗普竞选活动一贯的暗示,即任何人与外国的任何接触都应该被调查。
        但不可避免的是,特朗普太容易回到最能吸引他的话题:他自己,以及他感觉自己受到了多么不公平的对待。
首场辩论似乎对他的竞选不利,不仅仅是因为特朗普忍不住去谈论拜登。更确切地说,首场辩论成了一扇大开的窗户,让所有人看到了被前白宫顾问唐纳德·麦克加恩(Donald McGahn)称为“金刚”的那个特朗普——他的助手们长期以来都辩称那是新闻媒体夸张想象出的虚构形象。
        首场辩论证实了一些与特朗普相熟多年的人私下里说过的话:他的反复无常和愤怒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在本应进行的三场辩论——总统自己成为新冠病毒病例,并拒绝虚拟辩论,导致另一场被取消——的第二晚,特朗普的公开敌意有所减少。
        但经过五年的政治辩论生涯后,他仍然表示,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领导人,在做了四年总统之后,他仍希望以局外人的身份参选。
        “这些政客都是纸上谈兵,”他在一次对话中表示。
        “我不是个典型政客,”他在另一次对话中说。
        他其实只是想在电视上——至少在这晚,适度地扮演这个角色罢了。
(因为特朗普上一场没完没了的打断,候选人在对方进行每个话题的开放回答时都被静音。 AMR ALFIKY/THE NEW YORK TIMES)
【本文来自NYTimes,原作者为:MATT FLEGENHEIMER, MAGGIE HABERMAN,本文不代表本台观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