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周六,小约瑟夫·罗比内特·拜登(Joseph Robinette Biden Jr.)当选美国第46任总统,他承诺恢复政治常态和团结国家,以应对一场正在肆虐美国的健康和经济危机。他的胜利也使特朗普成为超过25年来首位未能连任的总统。
拜登的胜利代表着数以百万计选民对特朗普的否定和推翻,民众因为后者的分裂行为和混乱的行政管理感到厌倦和疲惫。女性、有色族裔、年长和年轻的选民,以及部分心怀不满的共和党人组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联盟。这一结果也为拜登的竞选伙伴、加利福尼亚州参议员卡玛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创造了历史性时刻,她将成为首位担任副总统的女性,也是目前为止印度裔/牙买加后裔当选为美国的最高级别的官员。
本月晚些时候将年满78岁的拜登实现了数十年来的抱负,在第三次竞选总统时成功,成为历史上最年长的当选总统。拜登在20世纪70年代初首次当选参议员,迈入华盛顿政坛,他推崇政治上的共识,而非争斗。但他即将领导的这个国家和他所在的民主党早已变得比1973年时更为意识形态化。
拜登提出了一个主流的民主党议程,但吸引许多选民的并非这份政纲,而是他的个人经历。距离他第一次竞选总统已有半个世纪,在职业生涯晚期,拜登向选民讲述了自己经历的挫折和疗愈过程,宣称自己也将争取治愈这个伤痕累累的国家。
在多个战场州经过四天紧张的计票后,这场竞选终于尘埃落定。这是对特朗普的一次独特的公投,在美国现代史上,还没有哪位总统的连任竞选以这种方式展开。他渴望得到关注,崇拜他或厌恶他的选民都急于对他的任期做出评判。美国人很少会让现任总统下台,而从竞选开始到结束,拜登都把总统应有的人格作为自己竞选的核心。
这个坚定不移的选战策略推动拜登在历史上曾是民主党大本营的中西部工业区获胜,他还建立起了一个郊区居民和大城市居民的联盟,拿下了民主党在2016年丢掉的至少三个州。
然而,尽管选民们把特朗普投出了白宫,但民主党在众议院失去多个席位,在参议院也仅取得有限的胜利。这种分歧性的决断是党派政治时代罕见的分票现象,也表明对许多选民来说,他们对总统的鄙视既有政治角度,也有个人原因。
但即便败选,特朗普仍展现出了他对许多白人选民的持久吸引力以及他在农村地区的受欢迎程度,这也充分凸显出,拜登誓言要弥合的全国性分歧有多么严重。
【本文来自NYTimes,不代表本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