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剑桥大学易禅研究联盟2015年11月1日在剑桥达尔文学院主办《外易内禅——认识世界的特殊途径》专题研讨会后到现在, 连续最多70天,累计超过4个月的专业寺庙闭关打禅七(禅修)、连续183天(半年)的辟谷和连续3个月的道家艾灸养生等体验,为自己的修行,以及易和禅的研究打下基础。
易
易是人类迄今为止认识世界的最早的智慧和方法,距今已7000年以上。是通过天人合一,将自己融入天地中来认识世界和自我。易是《易经》、《黄帝内经》和《道德经》等等经典的基础,也是整个中华思想和文化的总根源。
禅
禅2500多年前发端于印度,是通过无限地离开思维、进入不思维的思维、尽而离开心意识来认识世界的方法和途径。禅于公元520年由印度禅宗的第28代祖师菩提达摩传入中国,与中国以易为核心的思想和文化,通过长达1000多年的融合后产生了中国禅宗。
科学
科学是公元前800年,古希腊在爱琴海文明的基础上,吸收和继承了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文明所发明建立的逻辑和思辨哲学下,产生的以无限的思维思辨的方法来认识世界的工具和手段。科学发展到现在已涉足到人类所能涉足的一切领域,是现在称霸全球的主要认识世界的思想、工具和方法。
专访剑桥大学易禅研究联盟主席宋国领 (2018年09月19日,主持:小元,嘉宾:宋国领)
(剑桥大学易禅研究联盟宋国领2018年9月19日做客西雅图中文电台“美国故事”栏目)
为什么将三者联合在一起?
众所周知,影响人类历史的无非四大文明古国,即: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中国文明,以及爱琴海文明。这五个古代文明中,易是古中国认识世界的主要思想和方法,禅是古印度认识世界方法的高度浓缩,科学是古希腊在古爱琴海、古巴比伦和古埃及文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认识世界的主要思想和方法。科学通过思辨来认识世界,禅通过非思辨来认识世界,易通过融入天地、同时又可以将思辨和非思辨连接起来认识世界。可以说,易、禅和科学基本上代表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思想和方法。既然三者都是认识世界的思想和方法,那么它们虽然有不同,但不应该是矛盾和互相排斥的,更应该和有可能是相通相容、可以互相阐释的。因此,将三个认识世界的主要思想和方法联合在一起,互相阐释,互相理解,有助于减轻和消除人类的思想冲突,进而促进人类的和谐共处。同时,通过联合三者,让更多的人同学同用三者,使得我们认识世界会更丰富和全面,犹如“瞎子摸象”,不仅仅要摸遍大象全身,还应该用鼻子嗅嗅大象的体味,用耳朵听听大象的不同叫声,最好再骑上去让大象带你去河边走走。
主讲人简介:
宋国领
现任英国剑桥大学易禅研究联盟主席。
受家族传承,自幼学习周易,大学学习计算机软件专业。
2005年结缘佛法禅宗,2006年6月即在北京龙泉寺依止学诚大和尚,皈依佛法僧三宝。
2016年2月,在中国扬州高旻寺打完十个禅七后,被禅宗大德绍云长老收为弟子,赐名法号:衍国,跟随长老学习禅法。
2017年8月皈依台湾著名慧门禅师修习“看话参禅”法门,获法名:普易。
因深感易、禅、科学是人类认识自我和世界的三大主要法门,非常需要互相阐释和理解,遂创建易、禅、科学互通互融一体的模型和理论。2015年11月1日,在英国剑桥大学专门为此理论举办的学术报告上,获得与会学者、教授和科学家的热烈反响和好评,被《欧洲时报》、《中英时报》等媒体誉为“或许可以成为东西方思想融合的现实途径和具体方向。”
我为什么要做禅修?
我13岁开始学习易和《易经》,易一直是我的业余爱好,因此,对易,我有所了解和体会。可是对禅,虽然我12年前,即2006年就因皈依佛法而涉足禅,但一直是在知识和知见层面。禅是很讲究实修实证的,犹如,看了许多有关苹果的书,对苹果似乎很了解,但没有吃过苹果,其实是并不真正了解苹果的。因此,我要花大把的时间来禅修,以亲自吃这个“禅”的苹果,为的是更丰富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同时为剑桥易禅研究打个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