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关注点还在杨幂身上吗?
— 电影《宝贝儿》观感
作者:阙思页
【西雅图国际电影节专题】最近,《宝贝儿》在西雅图电影节上映,这部影片虽然有国际名导侯孝贤做监制的金字招牌,导演又是曾多次在国际电影节和金马奖得奖或提名的刘杰,加上主演杨幂,便带着好奇心去了。很难归类《宝贝儿》是一部什么类型的电影,但是从影厅里座无虚席的情况来看,这种类型的电影还是有着很可观的市场前景的。杨幂是这部电影的流量和焦点,电影上映后80%的关注度都要归功于她,但是同时80%的差评也可能都要归咎于她。
《宝贝儿》是一个关注天生缺陷儿童该不该被救治活下来的故事,导演刘杰本可以排成一部像《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一样让人泪流满面的电影,可是导演的手法很保守,或者说是克制。跳过那些该渲染情绪的片段,把重点放在了人物内心的刻画上。换个角度看这种拍摄手法,会使电影变得很乏味。
导演刘杰的拍摄灵感来自于一个发生在他朋友身上的故事。2009年,一堆生活在北京市区里的高级白领夫妇,生下了一个重度脑瘫婴儿。医生给他们3天时间考虑是否要救治。他们经过3天的考虑,最终决定救治,让孩子活下来。接下来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变卖了家产搬到郊区居住,生活变得很拮据。采访中,导演刘杰只把故事分享到了这里,其实当时我特别想问一句,生活从富足转变成现在的拮据,就一定不会幸福吗?在别人眼里,对于一个不治愈率不高的患儿,放弃治疗,让孩子安静的离开这个世界,是个明智的选择。只是为人父母,一定会尽自己所能给孩子活下去的机会,这大概就是所有父母幸福感的来源吧。
这部电影的主线其实挺简单的:坚持要救治婴儿的江萌(杨幂饰)VS放弃救治婴儿的婴儿生父(郭京飞)。
江萌也是一个被父母抛弃的患病婴儿,之后被福利院收养,再寄样到了一个普通,或者说生活拮据的家庭。在寄养父母的悉心照料下,活了下来。郭京飞饰演的徐先生,人到40才有了孩子,可是孩子刚出生就生命垂危。在医院做清洁工的江萌偶遇了徐先生。由于感同身受,江萌的保护欲被激发,想尽办法,甚至偷孩子也要让孩子继续接受治疗。江萌不停的质问徐先生为什么要放弃自己亲生孩子的生命。
《宝贝儿》这部电影的核心应该是,天生疾病的孩子在长大后能否被这个社会接受,才是最值得讨论的问题,可惜这部分被电影弱化了。江萌到了可以报答养父母的年纪,却找不到工作,还被政府逼着离开。徐先生最后在江萌的压力下选择治疗孩子,孩子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我想导演不是不想拍这部分的内容,只是这些问题在现实中根本无解。电影只能揭露社会问题,是不可能去解决社会问题的。导演刘杰采访中说:“”全世界每年有100万左右的天生残疾儿童,有30%在出生后不久就死亡了,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为什么一直得不到社会的关注?是传统观念作祟,还是社会问题,又或者关乎经纪呢?我依旧没有答案,但只要我们开始关注他们,一切都会慢慢解决的。从这个角度看,《宝贝儿》这部电影还是值得被关注的。
《宝贝儿》无论情节还是演员的表演都很克制,连杨幂也知道要收着演了。总之,这仅仅是一部及格的作品,但从它的社会意义来看,还是值得得高分的。很多网友说这部电影,导演和杨幂是在互相利用,一个需要流量,一个需要转型。可是在现在这个粉丝文化流行的年代,如果有更多的演员能像杨幂一样,出演这类社会现实主题的电影,会为电影和社会问题带来更多的流量和关注度,并不是一件坏事。所以,在看完《宝贝儿》后,别纠结在杨幂演的好不好的问题上,想一想电影正在想要表达的东西。
【2019年西雅图国际电影节详情,请参见:2019年西雅图国际电影节精彩纷呈,10部华语电影将闪亮登场】